8.2275 5
>10 7 如果经济增长7%,钢材需求可能会上涨10%
注:X为钢材需求增长百分比,Y为经济增长百分比。
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出,当经济增长7%,钢材需求可能会上涨10%,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8%--9%,而钢产量的增长近年来始终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甚至2004年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22.7%,也许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模式与发达国家不一致,主要以基本建设投资(包括钢铁本身投资)带动了经济增长,因而支撑了钢铁产量急剧增长的局面。但是,按照人均钢产量和每百万美元GDP钢产量两个指标计算,2003年,中国人均钢产量为0.170吨,低于西方7国集团的0.454吨,也低于与中国接近的中低收入6个国家(巴西、俄罗斯、土耳其、波兰、南非和伊朗)0.253吨,而中国每百万美元GDP钢产量为161.2吨,是7国集团(13.5吨)约12倍,是上述6国(83.4吨)近2倍。中国现在已经用比较理性的观点来看待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改变了以往比较片面的仅以人均钢产量来衡量钢铁需求量和产业发展潜力,而是结合了每百万美元GDP钢产量这个重要指标,如果以以上6国为参照坐标(此参照系比较合理,目前和7国集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4年中国钢产量应在2.4亿吨左右,而实际多生产了约3000万吨,大致相当于2004年进口总量,这说明了我国钢铁产品还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结构不合理,必须对钢铁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改变,钢铁需求量不会完全与经济同比例增长,也就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每百万美元GDP钢产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因此,无论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还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规律分析,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而不是产能的进一步扩张。
五、宝钢一体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从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中国钢铁业与国际先进钢铁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上,从而引致一系列问题,形象地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钢铁产业就如攥紧的拳头,而中国的钢铁产业目前可能还是一堆沙子,那么沙子与拳头争斗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宝钢实施一体化其实就是将上海地区钢铁产业从一堆沙子变成了一个拳头,这也是宝钢一体化对中国钢铁行业整合的最重要的启示。
虽然宝钢与中国其他钢铁企业的状况不同,上海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也有差异,但是中国钢铁企业特别是像首钢、鞍钢、武钢这些特大型企业很多情况与宝钢是类似的,宝钢一体化战略成功实施,对中国其他钢铁企业的整合之路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作用。
就企业角度而言,宝钢实施一体化战略,为中国钢铁企业整合提供了以下可资借鉴的操作范例。
1、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并制订合适的整合重组计划及产品发展规划,使企业整合后,产品结构、品质符合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需求和有利于提升企业长期竞争能力。宝钢的三大产品基地建设就是从产品长期竞争战略角度出发的,同时充分考虑了被重组企业的特点,有效利用原有资源。
2、采用市场化原则妥善处置主辅剥离。人员分流是中国老钢铁企业整合重组的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地采取下岗等措施,而是在主业寻找到未来发展目标时,也要因地制宜地为辅业改制创出一片天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铁主业稳定长期的发展。这是宝钢成功实施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中国很多企业改制无法深入下去,就是没能很好地解决主辅剥离的问题。
3、实行营销、采购、资金、投资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是实现完全整合的要点。宝钢这次一体化的实质是业态的整合,即钢铁主业一体化,其标志就是产权合并,实现营销、采购、资金一体化管理,避免出现利益个体化倾向。
4、建立与自己利益一致的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宝钢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国内领先,正逐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非完全靠投资,主要应归功于自己的技术中心,正是由于与企业利益一致的高素质科研人员群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才使得宝钢不断有高端产品和技术专利涌现。
就政府角度而言,宝钢实施一体化战略,为中国钢铁产业调整指明了方向。
1、宝钢一体化战略成功实施,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只有通过企业并购才能真正实现。
2、宝钢一体化战略成功实施,有助于政府更加熟练运用政策杠杆来支持企业的并购整合,例如国家优先给予并购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额度等政策。
3、宝钢一体化战略成功实施,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例,这是一种多赢的变革,企业变强的步伐大大加快(宝钢迅速成为500强就是例子),政府从企业的未来发展中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中国钢铁产业不可能继续向低水平产能扩张和离散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也不允许中国钢铁行业这种离散型生产模式长期存在。
现在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并购整合的初期,如首钢将从北京搬迁到唐山附近的曹妃甸,这将对华北地区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重大影响,鞍钢现在也正在筹划与本钢的一体化,武钢已在资本市场实现了整体上市,这些举措都类似于宝钢的横向一体化。中国钢铁产业现在具有较强的规模基础,但是这种规模是建立在分散经营基础上的,因而制约了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有效发挥,所以中国的钢铁业迫切需要的是实施横向一体化战略,把拳头攥紧。
我们从世界五次并购大浪潮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都是通过不断并购完成的,而且每一次并购浪潮都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我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期已经到来,中国的并购浪潮也将呈滚滚之势,先行一步先得势,中国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整合重组的基础条件,宝钢已经成功迈出了这一步,只要中国其他钢铁企业选对路,就一定会成功。
注:参考文献
全文主要运用了宝钢发展的历史资料,及参加宝钢管理培训的学习资料,另参考了
1、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宝钢经济与管理》,2005.2
2、荆林波:《中国企业大并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刘凤良:《西方经济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2版
从宝钢实施一体化战略探索中国钢铁企业的整合之路(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