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管理汽车工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通过法律,其核心内容就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他们第一个提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观念,第一个制定了全世界最严格的安全和环保法规,建立了缺陷车召回和质量事故损失赔偿制度,准许各汽车公司建立其汽车金融子公司提供低息贷款等以促进销售,以及颁布实施了独特的“柠檬法”法案。
3、税收
(1)美国的税控方式科学、巧妙、有效,汽车税收负担大大低于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购置阶段更低,而主要依靠征收燃油税调控,这对汽车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本国汽车工业最困难的日子里,美国也没有提高汽车的进口关税。
(2)韩国在汽车工业发展之初,为保护国内汽车市场,韩国政府实行了严格的抑制汽车进口的措施。如1962年制定了“汽车工业保护法”,大幅高提高进口汽车关税,直到1985年韩国汽车工业基本成熟后,才在其它国家的要求和压力下,开始逐步降低。
(3)日本政府也曾通过税收来保护本国汽车工业:保护性关税(1968年前,汽车的进口关税率为30%),实行对国产车有利的物品税制:免除本国工厂所需设备的进口税等。1965年,日本汽车总产量为180万辆,其中轿车达70万辆,但关税仍维持在30%的水平。
4、消费政策
(1)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市场的开放是全方位的,任何国家的产品,只要符合美国相关标准,就可以在美国销售;这样充分竞争的市场造就出最强大的汽车工业,其资金和技术实力都非常强,发展程度堪称世界第一,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2)法国则以降低税收来刺激轿车消费。90年代初,法国政府为增加汽车消费,振兴汽车工业,采取了多项措施:从1994年起不再增加税收;从1995年起降低个人所得税;从1994年开始,凡是废弃车龄超过10年的旧车而购买新车的,可以享受政府5000法郎的补贴;公务用车折旧额从1994年起由7.5万法郎提高到10万法郎,折旧年限为3年;私人购买新车可以提前支用原来规定冻结5年的“参与企业资本基金”等等。
(3)日本为支持汽车消费,不断加强汽车消费的环境建设,日本在60年代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完善汽车市场管理法规,如《运输车辆基本法》等;扩建交通基础设施,日本从1954年到1972年共实施了6个道路整备5年计划,道路建设投资占GDP比例从0.67%提高到1.96%,道路总延长从13.5万公里增加到108.1万公里,铺装率从2.1%提高到43.2%;完善相关税制;促进国产轿车降低价格,平均降低了50%左右。
(4)巴西也通过各种措施极大地刺激汽车消费,使国内汽车市场空前活跃和繁荣:政府的减税措施使汽车销售价格平均下降了近30%;各厂商、贸易公司普遍向用户提供各种优惠的购车条件,诸如无息或低息贷款,延长分期付款期限等。巴西政府同时从1993年4月开始降低排量小于1升的轿车的税收,从35.6%降为17.0%。排量小于1升的轿车需求因此从1992年的9.3万辆剧升至1997年的87.2万辆,从而引导小排量轿车进入家庭消费。
5、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从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开始起,在全美掀起了空前的国内经济建设高潮,其中修建全国性的高速公路网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这不但促进了汽车在民众中的迅速普及,更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使这个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后就成为了“车轮子”上的国家。而建设初期卓越超前的规划,加上建设质量之高、建设速度之快、建设范围之广,不但保证了美国建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公路网,而且即使在今天,这种规划依然没有落伍,一直支撑美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
6、环保政策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9年10月签署清洁空气法,严格规定了汽车排放的标准。同月,加州政府也有了新的规定,即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加州销售的车辆中必须有2%的零排放车辆。
2001年8月2日,美国议院代表批准了2001年美国未来能源保证法案。这项立法的目的是使美国到2012年后对外国能源的依赖由56%降到45%,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由700000桶/天减少到250000桶/天。除了增加石油和汽油的开采和促进核能外,该项计划为鼓励发展和使用电动汽车技术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欧盟成员国有关报废汽车法规,均是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同时,德国和英国都较好地利用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例如,经过评估没有价值的汽车,车主要付处理费用;同样,废轮胎处理也由使用者付费,所付的费用在德国和英国约2欧元或2英镑,其法律依据是上世纪70年代欧盟采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
(二)我国政府应如何培育和引导中国轿车消费市场
1、制定并贯彻执行稳定、明确的汽车产业政策,加快各个环节的立法。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即日起停止执行。颁布此政策的目的是“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注4)
和1994年的相比,新的政策增加了汽车消费的篇幅,从这点可以看出,在私人消费已经成为国内汽车消费主导力量的背景下,未来国家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管理和指导将进一步加强。不过,制定颁布一个稳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只是一个开始,关键还是怎么去贯彻执行,否则就只是一纸空文。这就需要中央政府积极介入,协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各地方政策之间的矛盾冲突。
另外,我们要善于利用国际上保护幼稚工业的通行做法,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办法限制进口,坚决打击各种汽车走私和非法拼装活动,鼓励国民和各级政府官员乘坐国产车。同时也要加强产业各环节的立法及执行,例如召回制度、报废制度和汽车三包法等。
2、鼓励私人轿车消费,尤其是环保、节能、经济型轿车的消费 论政府在中国轿车消费市场中的影响力(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