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特点,并且分析其形成的一些内在与外在的原因,结合所学的营销理论,分析轿车经营企业的营销对策。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轿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对中国轿车行业的营销策略做出相应的论述。
……
【关键词】:WTO构架,轿车消费,供求,营销策略……
【正文】:
一、当前中国轿车消费市场概述
1.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供应状况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轿车市场的供应充足,各厂家或多或少的都有库存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方面,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表面上看,这是各厂家由于盲目地追求产值和利润所造成的结果,然而从内在本质来看,反映出了目前我国轿车行业还不太成熟,对消费市场的发展和走势把握不够准确。
另一方面,自2004年以来,各轿车厂家纷纷推出新车型,使得使个中国的轿车市场的供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及私人购车成为消费主流,去年至今,国内汽车厂家推出了上百种轿车和SUV新车型,使广大汽车消费者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这些轿车和SUV新车型,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企业生产的洋品牌。既有低档车,也有中高档车。特别是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车型占了绝大多数。虽然已有二十余款老车型今年陆续退出市场,不再生产,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轿车市场的货源充足,车型丰富,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有许多新车型陆续进入轿车市场。
再者,进口轿车将进一步入侵中国市场,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汽车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到13%。有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进口汽车18万辆,预计2005年将达到30万辆。由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进口汽车的价格将有一定回落。进口中档车价格降到10万元左右,高档车降到15万元-20万元,已经对国产中高档车产生了压力。进口汽车市场将处于变动期,面临重新洗牌和调整。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后,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与世界市场接轨,国际化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2.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
经历了02、03年的“井喷”式增长后,中国轿车市场在2004出现了很大的起伏。而在2005年,中国车市预计不会像2004年那样大起大落,但是也不会太好,会持一个缓慢的增长态势。一季度会延续去年的走势,下半年市场会转入平稳。据专家估计,整个汽车市场的需求量预计在560万辆左右,具体增长幅度有望保持在10%-15%左右。全国的国产轿车市场会在270万辆左右,和去年相比有15%的增长幅度。
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由于去年的降价并未给所有降价的厂家带来实惠,而且新增了一些亏损企业,亏损经销商更多,因此今年的价格竞争会有,但降价行为会理性得多。其次,由于2005年进口配额取消对车价的影响不会超过5%,其后的汽车需求不会在短期内爆发,持币待购的需求积累会缓慢释放。再次,消费者经过去年的等待,对今年的价格水平有了基本的判断,心态会相对平和一些、理性一些,因此,购买的行为规律会与前两年相近。
总的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几大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的购车能力,虽然目前仍然持币待购现象较为普遍,但这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的家庭型轿车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3.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