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战略规划一般以确定公司的基本任务为出发点,围绕公司的基本任务,通过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各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制定出全球性经营战略。有了它我们的企业才不至于盲目从事。战略规划有助于跨国公司通过有效的管理资源的使用,使得自身长期与短期的产出最大化。如企业走出去多凭热情,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的深入考察,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很容易失败的。
1、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确定战略规划的时间;(2)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评价;(3)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评价;(4)确定公司的业务;(5)分析公司存在的原因;(6)在调查统计分析了上述核心变量后,拟定公司的发展战略;(7)实施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各种分战略的基础之上的。
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规划在制定时,应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1)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地区选择策略。实施跨国公司战略的企业对外投资的目标市场应该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认真考虑区域间的比较成本,选择最适合扩张的空间。例如政府行政效率高,社会稳定,司法体系日益完善,以及大量技术人才;在城市金融、贸易、航运、基础设施、文化魅力各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少有限制,东道国对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等等。“我国的企业在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机电、小规模制造业方面具有传统的比较优势,这种传统产品和成熟生产技术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似或略低于我国的区域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似且需求结构也相似的区域进行投资,便于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的‘产业梯度转移’。”(注17)
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是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战略的首选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将于今年7月20日如期启动,将正式开始按照《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时间表,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产品逐步取消贸易关税;也意味着中国与东盟拥有一个17亿人口、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为1.2万亿美元大市场的历史性开局。“中国与东盟”有望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三大市场。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6个东盟老成员国和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4个东盟新成员国,都与我国近邻或接壤,拥有大量人口,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大区域市场。它们的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与我国相似,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的不少产品和技术在这些地区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中国与中亚、南亚的经济也具有互补性,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各有所需。这些地区有着比较发达的重工业体系,但轻工业较落后,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诸多适应性技术对其进行投资。对这些周边国家的投资,不但有距离较近,运输方便,文化相对比较接近的优势,而且还能充分利用近年来各国一直在推动的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协定与协议,例如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区,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南亚经济合作区,中亚与新疆经济合作区等等一系列政府间与民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协议等。以印度为例,它是发展中大国,其最大的特点是先进与落后并存。它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有突出的成就,而一般民用制造业却相对落后。同时印度有仅次于中国的10亿人口,且中产阶级十分庞大,有着强大的购买力。(注18)而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是适应双方贸易的需要,可以减少双方的贸易摩擦。我国的企业可“走出去”,到印度建厂,例如华为、TCL都已这样做,这样可有效避免反倾销。而我们“在发达国家建立跨国合资企业就是为了获得高技术,以降低管理成本”。(注19)美国是全球最大市场,美国消费者喜欢高品质产品,和它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就能达到此目的。据统计:去年1-11月,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高达8.89亿美元,使得这一地区超过香港,跃为中国境外投资的最主要地区。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快速成长的经济自由化,也将鼓励中国的投资者向外发展,而泰国市场将是中国投资者的另一个目标。(注20)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中很多企业已经把目光瞄向了越南。将于2006年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越南不但是销售市场,更是最好的东南亚生产基地。但“法规混乱是投资越南的最大风险,越南的商业法律不太完善,而且经常更改。”(注21)所以在该国实话跨国公司战略,"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而且千万不要一次性付清款项。”(注22)
(2)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行业战略。不熟悉情况,做自己不了解的行业,盲目地进行多角化经营和对外投资结果就只有一个——失败,所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绝不能脱离自己的主要产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机会和优势在哪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工业制造技术、生产规模等具有相对优势;在全世界14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除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外,我国制造业技术处于相当领先的地位;我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重点发展制造业的潜力相当大。目前,我国海外企业投资范围主要还停留在开发国外资源以及各类加工、生产、工程承包、交通运输、旅游等,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形成规模经济的国际生产阶段,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跨国投资基本上还没有展开。因此,我国企业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自身实力,逐步发展海外制造业。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今天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加快“走出去”战略,“今后主要会在七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逐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加工装配。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二是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通过在油气、矿产、林木、渔业、经济作物等资源领域的勘探、开发和加工合作,转让中国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实用技术,扩大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增强当地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出口能力,促进相关国家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拓展对外工程承包。鼓励企业以带资承包方式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项目设计咨询业务,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各国各地区的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 四是发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境外农业项目综合开发。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建立国际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五是促进境外科技和智力合作。引导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六是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水平。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在逐步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丰富对外劳务合作的方式,拓宽对外劳务合作的领域。七是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讯信息、物流航运和中介服务,加强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交流,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便利化创造条件。”(注23)根据上述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要由最初的进出口貿易、航运和餐饮为主,努力拓展到生产加工、农业合作、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研究开发等众多的领域。
(3)企业要实施跨国公司战略,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要最大限度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种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或者许多消费群体的需求,只有最精确的产品与市场分割才能够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如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针对群体的需求不同,他们塑造了针对高端商务人士强化“全球通”的专业形象;针对年轻的时尚人群推出“动感地带”;针对经常需要使用移动互联的高端客户推出“商务干线”,抓住了不同阶层和偏好的消费者的需求,使其在与中国联通和小灵通的竞争中依然保持从容和镇定。知不足而后进。我国的企业家们需要积极探索并向优秀跨国企业学习。
3、市场环境分析
我们知道,实施跨国经营管理时,所在国的国情、市场属性,目标顾客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这里面包括风俗习惯不同,各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导致的民族感情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宗教信仰和家庭构成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产业背景等都不太一样。比如,香港是英国体系和中国体系的融合,服务业发达;而台湾则是中、日、美三个文化体系的融合,制造业很强。因此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公司战略前,要遵循相应环境分析步骤:
(1)检查环境的影响;(2)估计环境的特性;(3)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主要的环境因素;(4)确定竞争态势;(5)确定主要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6)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并能夠站住脚跟,能夠发展,前期是要进行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的,这包括对自己的分析、定位,对对方环境的了解、掌握。国内企业可以求助于两个部门:一个是我们的外事部门,尤其是商务参赞;另一个是金融,尤其是我们家的涉外银行,在融资方面,用汇方面给予一定的方便。这样可以使自己尽快的熟悉市场,更好的与当地的文化相溶合,同时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能够更快的进入市场行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企业以世界市场为基础,成立跨国公司,拟定全球总体发展战略(具体策略包括:进入策略、市场选择策略、产品策略、所有权策略、经营策略等等),使企业谋取最大利润。全球战略规划的制定程序可参照“公司制定全球战略标准程序的14个步骤”。(注24)
(三)企业跨国公司战略的实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