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联交易的内容和主要方式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关联交易的主流为购买和出售股权为主要内容的交易占总数的19.8%,究其原因可能是此类关联交易最常见、最容易实施、可操作性强。而较受人关注的资产置换类关联交易所占的比例则较小,仅占7.73%。在该对样本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该类交易比例虽只占7.73%,然而该类交易往往都会表现为非公允交易。如:ST鲁银(600784)2003年,公司于第一大股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以公司所持有的齐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3.69%股权和3920万元的应收和其他应收款项与莱芜钢铁集团的500mm热扎带钢生产线与粉末冶金公司83.04%的股权进行置换。换出资产以经过湖北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帐面价值为定价依据。其中,齐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3.69%的股权2002年12月31日经审计帐面价值为15238万元;应收款项经审计后的帐面价值为890万元;其他应收款项经审计后的帐面价值为3073万元,换出资产总价为19201万元。换入资产以青岛天和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确认并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的评估价值为依据。其中带钢生产线调整后的帐面价值为9660万元,评估值为10598万元(评估增值率9.71%);粉末公司83.04%的股权评估值为8603万元,换入资产总价为19201万元。经查验,换出的齐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续亏损,其帐面价值虽经审计,但未发现经过必要的资产评估,无证据显示具有公允性而换入的500mm热扎带钢生产线资产及莱芜钢铁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股权与齐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状况正好相反,置换前本年度已实现利润1102万元。显而易见此项关联非货币交易显失公允。
另外随着关联交易的发展演变出现了以商标使用权为主的无形资产关联交易,如2000年度厦华电子、万家乐等公司的商标使用权转让金额都在亿元以上,其发展及造成的影响促成了沪、深两市交易所关于无形资产交易政策的出台。此外,关联方之间费用负担也呈现比较明显的趋势,如波导股份(600130)2001年3月10日,第二大股东波导科技与公司签定协议,由波导科技承担公司2000年度广告费计72993981.67元。并由其承诺自2001年起3年内付清。经查验,2001年和2002年波导科技已按期支付了54750000.00元,本期波导科技按协议约定以应收公司2002年度利润结算支付余款18243981.67元。无论是何等原因,由股东承担上市公司费用有违公司治理原则。
表2 样本数据B的季度性统计情况表
时间 笔数 占总笔数比例(占2002年全年的比例) 发生金额(万元) 占总金额的比例(占2002年全年的比例)
2002年第1季度 155 21.77(25.24) 1199777 16.54(19.79)
2002年第2季度 179 25.14(29.16) 2078222 28.65(34.28)
2002年第3季度 112 15.73(18.24) 1083768 14.94(17.87)
2002年第4季度 168 23.60(27.36) 1701130 23.45(28.06)
小计 614 86.24(100) 6062897 83.58(100)
2003年第1季度 98 13.76 1191597 16.42
合计 712 100 7254494 100
表3 样本数据A的季度统计结果
时间 笔数 占总笔数的比例(%) 披露交易金额的实际笔数 发生的金额(万元) 占总金额的比例
2002年第1季度 38 27.34 34 290783 17.84
2002年第2季度 36 25.90 34 297730 18.26
2002年第3季度 21 15.11 19 526735 32.31
2002年第4季度 44 31.65 44 514876 31.59
合计 139 100 131 1630124 100
3.关联交易的季度性表现较明显
从表2、表3中我们不难看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明显的季度性倾向,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公布的第2和第4季度关联交易发生的频率及其金额所占的比重亦较为明显,02年第1、3季度发生的关联交易的比例分别为21.77%和15.73%,金额分别占总金额的16.54%和14.94%;2、4季度发生的关联交易的比例分别为25.14%和23.6%,金额则分别占了总金额的28.65%和23.45%。从交易发生的笔数差异和金额差异来看,2、4季度交易金额增长的比例较关联交易发生频率的增长更甚。交易笔数的增长比例分别为2季度较1季度增长了3.37各百分点,4季度较3季度增长了7.87各百分点,从全年的比例来看则分别增长了3.92和9.12个百分点。而金额的增长比例则为2季度较1季度增长了12.11个百分点,4季度较3季度增长了8.51,从全年的情况来看则分别增长了14.49和10.19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定期财务报告的事实。因为2、4季度之后是公司披露对公司具有重大意义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为了“调整”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上市公司倾向于在这两个季度内实施关联交易。从表2也可以看出2002年度的139笔明显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的季度统计中得到,2002年第4季度共发生44笔,为单季发生最频繁者;第3、4季度发生的关联交易涉及的金额为1041611万元,占全年交易金额的63.9%。可见2002年下半年,出现了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入利润粉饰2002年年报的现象。
4.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从关联交易的手段来看,从2001年开始,出现了上市公司将期重要的关联方通过自己降低持股比例或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转让股权等方式转化为非关联方等方式后进行交易,来达到报表粉饰的目的的现象。如:天津磁卡2001年与天津环球高新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将价值2.15亿元的静态验钞机销售给后者,产品销售毛利为1.31亿元,占上市公司2001年度合并主营业务利润的54.56%。天津环球高新成立于2000年3月,天津磁卡原持有其94%的股权,时隔一年,2001年中期天津磁卡将持股比例降低至47%,而上述销售已经完成,2001年末天津磁卡不再持有天津环球高新的股权。由于上述两次股权的转让,将关联方转为非关联方,发生的巨额销售就不必抵消进入合并报表。
5.关联交易披露不完善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时仅在“或有事项”处披露为关联方贷款提供担保的情况,仅在“重大事项”处披露股权转让关联交易;将关联方间的资金占用挂在“其他应收、应付款”下,不明确指明其关联交易的性质。另外,纵观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只在其年报中披露其与关联方的关系-关联交易的性质、交易的金额,对关联交易中的关键性问题定价政策只在相应的栏目内注明“协议定价”字样。对于“协议定价”是如何进行、按何种政策进行、交易价格到底是多少的等方面的内容却只字未提。我个人认为定价政策不仅仅只是一个确定交易金额的方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关联交易中判断交易的公允性的关键点,各类法律法规中对关联交易的认定均有注明“不论是否收取价款”这一点;此外关联交易中的定价政策又是判断关联交易是否公平、是否为关联方正常交易即了解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的关键;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区别的外在表现形式正在于此,虽大多数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真实的,并且是在公平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关联交易是在日常业务过程或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很难确定交易是否基于公平的基础,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在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年报中应对关联交易进行详细的披露,尤其是对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进行明确的说明,以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该项交易的公允性进行判断,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利润操纵
从上述第3点关联交易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季度性倾向我们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在需要进行利润报出的期间利用关联交易来粉饰经营业绩较为频繁和普遍。我认为这与关联交易的本质密不可分,由于关联交易是在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之间又存在着“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等因素。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这就决定了关联交易的双面性: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内部的市场资源,提高整个集团的资本运营能力和上市公司的营运效率,也可以帮助实现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及获取专项资产等。如它可通过相互间拆借资金、提供担保等及时筹措资金,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把握投资机会;通过明确产、供、销关系优化资本结构和内部资源的配置;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或收购、兼并、参股、控股、重组等形式快速扩展经营规模和经营领域;但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关联方受利益的驱动,为规避税负、转移利润或支付、取得公司控制权、形成市场垄断、分散或承担投资风险,提供了市场外衣下的合法途径。在上市公司受到日益加强的证券监管如配股政策、特别处理政策、摘牌政策等有必然的联系。上市公司为了保住自身这个“壳资源”,利用关联交易从关联方获得利润,粉饰会计报表,降低或消除对市场的冲击,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首选。
2.准则规定本身存在的不足
很多业内人事都从关联交易的交易条款、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的确定、付款方式等与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进行比较将关联交易划分为正常关联交易和非正常关联交易。非正当关联交易主要有非公允关联交易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两种主要表现形式。针对这一情况会计界又是如何进行处理和反映的?对于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会计处理方式: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