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领导者的形象塑造。领导者的形象塑造过程也就是领导者行为的过程。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最有利证明自己的方法不在于你怎么说,而在于你怎么做”。领导者形象是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根据领导行为的特点,可以将整体形象分解为三个主要方面,并由此形成三大分支符号系统,即思想行为和价值形象、生活行为和日常形象、工作行为和岗位形象。
领导行为没有小事,看似无关紧要,无形中却会影响到领导者的形象。领导者要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和下属面前,根本的一点就是“练好内功”,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内圣”。江泽民曾经代表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要求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在多方面以身作则,真正在人民群众面前树立领导者应有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城战役中,刘备被曹操打的一败涂地,大将赵云九死一生,从千军万马中救出幼主阿斗。刘备一把将阿斗摔在一边,然后气愤地说:“为了这个小子,险伤我一员大将。”刘备摔孩子的行为,不管其主观想法如何,在客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树立了自己的高达形象,加深了部下的效忠决心,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向心力。
3、领导者形象的推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眼中,时时被人们评价着。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时刻都在推出自己的形象,但从领导者形象建设着眼,形象的推出一定要注意推出的时机与方式。(1)注意推出时机。众人瞩目的“焦点时刻”是领导者推出自己形象的最佳时机,要抓住大型会议、庆典活动、施政演说和接受采访等机会,做充裕和精心的准备。(2)注意推出方式。领导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在适当的时候“露一手”,公共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借助新闻媒介开展工作,迅速、真实、大范围地在公众中树立和传播良好形象。
4、领导者形象的维护。形象维护可称为“形象管理”,它作为现代组织管理和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形象是易碎品”,经过精心塑造和推出之后,领导者的形象还要不断维护和创新,不能一劳永逸。领导形象易受到伤害,偶一疏忽,就可能“打碎”形象,自毁形象,而且人们往往把领导者在表现不当时的举动看作是领导者的本来面貌,而不会把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形象当作真实、真正的领导者形象。所以,领导者要注意维护好自己的形象,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形象,“时时勤拂拭,勿使着尘埃”。
(二)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语言
所谓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实际上也就是领导者的口才,即讲话、运用语言的艺术。有人说,听一位领导讲话,只要五分钟,就可以大致掂量出他的分量。这话并不科学,毕竟有的人讷于言而敏于行。但是领导者讲话,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他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对于领导者活动来说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信息传递,激励鼓舞,塑造形象。
领导者靠语言开展工作,语言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是选拔领导者的内在要素。有史为证: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智囊》一书,集甸先秦至明代古典智慧之大成,深得世人喜爱。书中按部类分为十种智慧,其中第七部类即为“语言的智慧”,可见其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冯梦龙论说道:“两个进行舌战,有理的必然得胜;两人都有理的人发生争执,能言善辩的必然得占先;张良因此而成为刘邦的老师;鲁仲连因此而成为战国的高士;庄子因此而旷达;端木赐(子贡)因此而被孔子视为全才,授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所以,一句话,有时重于九鼎,一个说客有时强于十万大军,一封书信有时胜过十部著作。谈判技巧,口舌之劳,难道不显得重要吗?言谈微妙,一语中的,足以解除纠纷;语言乏味,缺乏文采,不能流传久远。”冯梦龙对语言作用的论述是非常有道理的。(注5)
俗话说,一句良言三冬暖,半句恶语六月寒,可见语言的分量。凡是高明领导者都深知语言的功力和作用,很多领导人在语言的运用上、表达上都格外用心认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政治家的口号、广告的精辟用语,“一句话喊醒五大洲”。如毛泽东是善于概括的语言大师,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许多话,都是高度概括的典范,再也难以找出更合适、更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思想了。又如我国改期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讲话以机智、坦率、深刻、朴实、幽默而著称。他的讲话不但指导着中国的实践,而且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争相学习和研讨的精品,其中很多话还成为人们表达时代共识的警句格言。
领导者最不可取的讲话方式就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和失误,来证明自己谈话的正确。这样做的结果,即使表面上获得了胜利,对方的弱点被驳得一无是处,但实际效果却是使他自渐,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这反而激起对抗情绪,不仅口服心不服,还怨恨你的胜利。所以,领导者得理时更要宽容地给人家撤退的余地和机会,不能把对方逼入绝境。当然,这绝不意味着领导者去做无原则的谦谦君子,也不是毫无见解或虚假地搞语言奉承,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讲话的方式与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几类话领导者不可以随意说出口:1、定性的话。如“你不诚实”、“你没水平”、“你不行”、“你办不到”等等,这种话说得太硬、太死、太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撕破脸皮,否则裂痕日后弥补起来就困难了。2、指责人的弱点、揭人疮疤的话。这种话让人很没脸面,必然会激怒对方。3、指使、责难的口吻与字眼。如“你怎么这样”,“你错了”、“我证明给你看”等等,这等于说“我比你聪明,你不如我”。这在客观上起到了向对方挑战的作用,这样在你未入正题之前,对方就已经准备迎战了。4、于事无益,煞风景的话。一样话,十样说,有些非说不可的话,只要换个角度和方式,照样能传达信息,而且能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反之,另外三种情形下说的话领导同志可以常常挂在嘴边:
1、台湾著名作家李敖说,不理是最大的看不起。如果作为领导的你,对你的部属,虽然天天见面,也总是爱理不理,无视他的存在,就会令下属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丧失自信心,拉大双方间的距离。因此,经常关心下属、支持下属,给下属以亲切的面容,会令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作为领导,你可以对部属说:你家里最近好吗?你太太的身体好了吗?小孩由谁来带?你明天去出差,都准备好了吗?家里需不需要公司帮忙照顾?等等。
2、面对一份报告,作为主管的你如果觉得这份报告很优秀,不妨说:哇!你这篇报告写得准确、全面、详细,有理有据,语言精彩,棒极了!如果认为还有不足,你可以指出需要修改之处,并说:写得还不错,如果把这些内容加进报告中就会更好。下属切身感受到你亲切的赞美,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会倍增,工作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3、通过倾听和接触,会拉近双方的距离,增强信任感。在官僚主义严重的企业里,那些发号施令、不尊重下属意见,甚至根本不理会下属的意见,或者不让下属发言的做法,会严重伤害领导与下属之间和谐的关系,增加双方沟通管道的障碍。试想:如果你总是很认真地听属下把话说完,他也一定会把想说的话尽量说好,力争说清楚,说得简洁些。这时,你若能拍拍他的肩膀说:不错,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你的思维很活跃,谢谢你给我提供了一个好办法,也坚定了我按既定方案做的信心和决心。他一定会信心倍增。无疑,领导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了部属,这比给部属发笔奖金效果要更好。
(三)讲究领导艺术科学,提高领导效能
进入21世纪,“建设性的说服力、人才评价、领导力开发、团队建设以及组织设计等都将会成为领导者必备的关键能力。简言之,传统的那种命令型领导模式将会变得越来越少。”(注6)在公共管理中,如何提高领导者领导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提高整个领导效能的基础。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艺术(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