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者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品风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讽喻意义。文学史家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做法并不符合杜甫的本意。还有些学者认为,“沉郁顿挫”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郁,又能讽刺规谏,应该从内涵和成因考察不够,还要从艺术形式上来考察。纵观学界对“沉郁顿挫”的理解,虽存在有相同的部分,已经取得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分歧仍然很大。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演讲者上场时要大方得体,表现出充满信心控场应该从上场那一刻就开始。演讲者如果对自已的演讲胸有成足的话,所散发出的那份自信会对听众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科学家法拉第分享自已的演讲诀窍就是:“假设听众一无所知,所以我对自已的演讲充满自信”。
一、演讲进程中,要做到动静结合,目光和肢体动作做到相兼相合演讲是一种五位一体的工作,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这种内部语言传输给听众,就得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有时其中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这就需要透过语言、表情、眼神、动作、肢体行为等方式来协同传输外部语言。
二、演讲中应适当变换节奏演讲者应用抑扬顿挫的不同语调和疾缓快慢的不同语速进行演讲,可使听众将分散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演讲者身上。重点之处不断重复也是变换节奏的方法。
三、设置悬念精心选择既能扣住演讲主题,又不为听众所共知的东西设置悬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听众的兴趣,调动听众的情绪,同时又要在听众听兴正浓时嘎然而止,使悬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有目的的提问提问不但可以增进讲者与听者之间的互动,还能促使听众产生积极的思考,演讲者也可以在没人回答准确时,用自己对问题的精准见解再次“征服”听众。
五、沉郁顿挫对后人的价值
沉郁顿挫之风,经过代代人的变迁已变成一种美学之风,这种风格可概括为感情深沉苍凉、盘纡深茫;意境开阔壮大、充实厚重;笔法曲折凝重、中锋强劲;语言老练精确又灵动自由;韵律抑扬顿挫并回环流走。这种诗激发后人理性节制;也使后人在写作章法上纵横捭阖、不拘一格;还使后人在做人写诗上关心人们疾苦,满怀爱国热忱;教会后人在写作上达到境界雄浑壮阔,刻画细致入微,语言凝练传神,饱蘸深厚意蕴。例如:经过缜密的准备工作,朱自清散文诗歌朗诵比赛的复赛昨日终于在秦淮区旅游局六楼的多功能厅拉开了帷幕。这次的选手是从初赛的270名选手中精选出的,个个堪称朗诵高手,在经过又一周的准备后,他们无论是朗诵熟练程度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了极大提高。
总之,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强烈地表现了为民请命,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和心声,在诗歌艺术上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这种风格,是诗人愁苦潦倒的阅历,忧愤抑郁的思想性格,八方多难的时代以及宏博精深的艺术修养等等因素的统一,是诗人达到现实主义的顶峰,对后人在做事与作诗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