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对文学作品意境的领悟能力
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叫意境,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要营造各具特色的意境。作家刘白羽曾经说过:“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文字、哲思和心灵三种途径来创造意境之美的。”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要使学生能通过作品中文字、立意、感情来感悟作家所创造的意境。清代诗人顾同颐说过:“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函泳玩索之。吾性灵与之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充分阐述了领悟意境对于赏析词作的重要性,推而论之,赏析其它文学作品也同样如此。
2、培养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能力
一篇优秀的小说或者剧本,总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他们个性突出,品格各异,形象鲜明。因此我们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很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家用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诸如外貌、神态、语言、行动、心理和环境描写等等,并透过人物性格,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其所映的社会本质和它体现的时代特质。
3、培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挖掘能力
任何文学作品,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的内在灵魂。而任何作品,创造意境也好,塑造人物形象,都是为了表明一定的主题思想。因此,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除了语言、人物、环境等深入体会外,重要的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领会主题的社会意义,从而体会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和时代生活,真正认识文学作品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能动作用,这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实践表明,认识外在躯壳容易,探究内在灵魂时,因此主题挖掘至为重要。
4、培养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及其关系的认识能力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生活,包括题材、主题、人物等;文学作品的形式,是作品所呈现出的具体形态,包括体裁、结构、语言、描写手法等。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形式一经形成,又影响着内容。因此,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当然,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不好的作品,有时也可能有较好的形式,文字优美,情节生动,对于这种作品,要客观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5、培养对于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区别能力
艺术真实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为了使作品达到艺术的真实,作家必须从众多纷繁的生活现象中选取题材,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意义。毛泽东主席说过,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就要使学生懂得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二者不可混淆。
三、中学文学作品欣赏阅读的方法途径
1、紧扣教材本身进行作品具体分析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欣赏与阅读策略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