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的,它是企业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有杠杆效应。银行借款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2.发行债券:发行公司债券是由企业或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的企业以债权为书面承诺,答应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规定的利率付给利息,是企业主要筹资方式之一。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又称为财务租赁,是区别于经营租赁的一种长期租赁形式,它满足企业对资产的长期需要,故也称为资本租赁,分为售后租回、直接租赁、杠杆租赁。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到承租方,现在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可以获得减税的利益。融资租赁筹资的缺点:租赁成本高、利率变动的风险。
4.发行股票:发行股票股份公司的资本金称为股本,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证明。股票的发行、股票的上市有严格条件和法定程序,在我国须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按股东权利和义务股票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最基本部分。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是:筹资风险小、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借债能力、筹资数量大、筹资限制较少。普通股筹资的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5.吸收直接投资:接吸收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投资者的出资方式主要有:现金投资、实物投资、工业产权投资、土地使用权投资等。吸收直接投资与发行股票、留存收益都属于企业筹集自有资金的重要方式。它是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筹措资本金的基本形式。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是: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一般来说, 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 它们的资金一般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技术的改造等方面。其在选择筹资方式的时候, 应该要考虑那些能够提供大量资金并且期限较长的筹资方式, 比如“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我认为在“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这两种方式中, 应该选择“发行债券”。虽然发行债券要支付固定的利息, 风险较高, 但是相较债券, 发行股票的成本比发行债券还要高, 而且容易分散控制权( 造成可能的管理混乱) 。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 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 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 影响公司的信誉, 最终导致公司的经营亏损。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小, 并且其资金主要投放于短线产品或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那些筹资速度快、富有弹性的筹资方式, 比如“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等。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国有企业则主要以吸收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主,其它融资方式为辅,具体包括负债型融资方式和权益型的融资方式。
(三) 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筹资方式日益多样化。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应遵循三大原则, 即: 资金成本最低原则, 筹资风险适中原则, 资本结构最佳化原则。
1. 资金成本最低原则。资金成本就是企业为了筹集和使用各种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资金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资金筹集费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 有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而支出的注册费和代办费, 向银行借款而支出的报酬。资金使用费是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资金提供者支出的报酬, 有发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或红利, 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租金。由于在不同情况下筹集资金的总额不同, 为了便于比较, 资金成本通常以相对数表示, 即:资金成本率= 使用费/ ( 筹集资金总额- 筹集费)资金成本率在筹资决策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是决定筹资方案能否被采用的最低界限。只有所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高于这个界限, 此项资金的筹措计划才是值得考虑的。在实践中, 不同的筹资方式, 成本水平有高有低, 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就在于选择利用各种有利的筹资方式, 在及时、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需要的前提下, 力求资金成本达到最低水平。
2. 融资风险适中原则。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 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而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又是企业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融资方式不同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企业的资金根据来源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前者称为权益, 后者称为负债。企业可以完全利用权益融资, 也可以利用权益与负债来融资。如果企业完全用权益融资, 企业的全部盈余都归于权益的所有者。如果企业利用权益与负债两者融资, 在分配企业的盈余时, 必须先支付利息给债权人。债权人有固定的优先要求权。所以当企业的盈余少, 没有盈余或发生亏损时, 就要动用自有资金来支付利息, 从而使所有者权益的财务风险增加。负债融资( 包括优先股融资) 将使企业的商业风险集中在权益资金的投资者身上。然而, 利用负债来提高权益资金的收益率( 当负债利息率低于投资报酬率时) 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手段, 西方会计中称之为财务杠杆。在企业资金总额中, 负债资金的比例越大, 财务杠杆的利益可能越大, 但财务风险也越大。因此, 企业在筹资时应在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 正确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 争取在适当的风险下获取最多的利益。
3. 资本结构最佳化原则。资本结构即财务结构, 主要是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率关系。一般而言, 负债( 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发行债券) 的成本率较低, 而权益( 主要是普通股) 的成本率较高, ( 权益融资,由于股息或红利不能像利息一样在税前扣除, 其成本通常高于负债成本) 。负债比率不同, 平均负债成本也就不同。如果企业将其资本中的负债比率提高到一定程度, 即不断增加负债的成本, 对权益的成本也会有很大影响, 这样就能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率。但是, 如果企业增加负债超过了一定程度, 其结果就不一定了。因为, 负债比率越高, 企业的风险也就越大, 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好, 不能及时还本付息, 就会出现财务困难, 甚至倒闭。由此可见, 提高负债比率, 可以降低企业综合的平均资金成本率, 但负债比率提高过多, 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找出一个最适当的负债比率, 使企业未来平均资金成本率为最低。实践证明, 最佳负债率的范围一般在25% ~ 45%之间, 在此范围内, 负债比率尽管不同, 但资金成本率大体相近, 这使企业的管理者在筹资时安排负债比率有很大弹性。一般来说, 企业销售水平较高, 并稳步上升, 资金的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 超过借款利率较多时, 可以适当多使用负债资金, 提高财务杠杆系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
企业筹资方式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筹资问题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