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适合农村实际的金融服务机制,提高农户即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一是广泛推行提前授信评级机制。金融机构与乡(镇) 、村联合,提前对广大农户的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生产资料及财产状况、生产经营、负债能力及人品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农户家庭基础信息档案,对农户提前授信评级。农户申请贷款时,只需查看其信息档案,可以直接放款,为农户贷款节约时间,降低农户贷款成本。二是广泛推行小贷信用机制。根据农户授信评级等级,小额(10万元以下)贷款一律实行信用贷款,逐步提高按时还款农户授信等级。这样既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又增强农户诚信意识。三是广泛推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机制。将农户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纳入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同时探索以茶园、果园、蔬菜园、大型农机具等涉农物权为抵押的金融支农信贷产品,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五)建立金融精准扶贫机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扶贫攻坚座谈会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立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机制是农村金融发展重要方面,建立“政府增信+金融机构+农户”金融扶贫机制,采取“政府担保基金+农户+风险补偿”的农户小额贷款方式。一是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双线合作运行机制,从县、到乡镇再到村建立金融扶贫工作小组,并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职责。在村一级建立由驻村干部、村干部、农户代表、信贷员组成的风险控制小组,负责宣传发动、培训农户、授信评级、项目选定、贷款投放和回收等。二是对农户全部进行授信评级、建档立卡、一户一卡、放贷机构重点下沉,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小额贷款服务点,定时到村开展服务,做到准确、及时、方便放贷。三是对农户借款实行”两免一贴”。 农户贷款5万元以内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借款一年期内按年率5%给予利息补贴,贷款2~3年的给予适当补贴。农户借款期限1一3年、利率按保本微利由银行确定。四是建立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县建立担保基金,贫困村也建立了15~20万元的担保基金,专项存入开展合作的发放贷款机构。放款机构按1:10给农户放贷。对农户逾期2个月以上的贷款本息,在信贷工作人员无道德和管理责任后,按3:7比例进行分摊。五是建立工作奖励激励机制。政府对放贷机构在贫困农村宣传发动、培训农户、授信评级、发放和回收贷款、不良贷款控制在3%以内的给予贷款额2%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中国人民银行.2013(1).
[2]李静.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刘群,耿传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6,(2).
[4]郭功星,宋华,刘晒珍.金融创新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J].财金之窗,2010.
[5]张寒阳.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管理,2011.
[6]苗绘.新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与金融服务创新问题研究[J].财政金融,2009.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