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型企业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于国家投资、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局面,初步建立起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为企业灵活筹集资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因素的冲击也使得中小型企业融资体系产生了大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难
主要是中小企业贷款、承兑、贴现难;贷款到期后续贷难;开立保函、信用证难。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许多不利条件
首先,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获利能力欠佳,造成自身信誉等级较低。
其次,经营组织方面,中小企业大多生产经营中间产品,所以经营市场导向性差,产业协作化水平较低,其发展主要取决于终端产品的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因而其发展必然缺乏后劲,货款资金回笼不稳定。
再次,经营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粗放,信息不灵,易产生道德风险;其财务管理薄弱,易产生高财务风险;经营者自律能力不强,有的将贷款资金用于投机操作,易产生高业务风险。
最后,抵押、担保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同时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人。加之不愿意向金融部门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主动接受金融部门的监管。中小企业这些自身不利条件制约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入。
⑵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首先,银行旧的思想惯性仍然存在。我国银行机构大多属于国有性质,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从城镇居民那里吸收存款,然后将资金按照计划要求或行政部门意图贷给国有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在具体问题上采取消极的态度。再加上社会上又无独立的、信誉高的资信评估机构,银行因缺乏了解企业风险的足够信息,而担心自身的风险。所以,只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采取保守态度。
其次,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信贷品种单一。由于银行大幅度削减存款准备金利率,使得银行间同业存放利润减少,加之商业银行禁止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无法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经营来降低资产营运中的高风险,因而银行贷款倾向于那些相对而言市场前景好、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大企业,而对于贷款需求急、频率高、数量少、风险大的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方式,服务种类和服务效率都还不能与之相适应。
2、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具有向社会筹资,促进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筹资。
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一部分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素质和经营理念不愿上市。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经营思想落后,不懂得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提高竞争力、抵御经营风险有效措施这一现代经营理念。还抱着“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采取的是家族式、经验式的管理;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也不高,不懂得如何利用各种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必须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的规定,必须依法披露人事,财务状况和可能影响公司收益的投资,交易等各类重大事项,而中小企业由于对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报表不规范,加之传统的“财不外露”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公布其财务状况。特别是不愿公布前三年的财务报表,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
其次,中小企业缺乏上市的条件和政策环境支持而不能够上市。第一,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确立法人治理机构。而中小企业改制后的形式往往不具规范性。如股本达不到法定注册资本1000万元,或是未能经过省级行政部门批准等。第二,中小企业即使改制为股份公司,也仅限于内部职工入股。公司股权难以流动。由于企业职工取得的工资收入有限和近年来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使职工预期收入和支出发生变化,也难以向企业注资。第三,受我国股市上市规模限制。虽然股市规模逐年扩大但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实际规模并不大。第四,竞争上市的企业多。现阶段国有企业普遍资金紧张,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有大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筹资,占用地区大部分指标,使中小企业上市困难,就更不用说大多数非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了。综上原因,中国的中小企业至今尚无法与资本市场结缘。
3、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政策方面尚存在不完善之处
我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筹资渠道问题研究与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