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金融组织单一化,适度竞争的市场尚未形成。开化县目前共有各类经营性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营业网点55家,其中分布在乡镇一级的有37家,73%的网点为农信社设立,61%的乡镇只有农信社设立机构。调查的18个行政村中,只有38.89%设置金融机构网点。此外,农村现有金融组织基本上以银行业为主、保险业为辅,基本没有证券业经营机构,因此农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单一的信贷及简单的代理服务,保险业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单一的保险投保及理赔服务,而对于农村居民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需求因受限制而得不到满足,农村居民更不可能进行期货等交易,这些都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盲点,金融产品难以跟进。目前,农村金融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汇兑等结算业务上,对于农村居民资产保值增值需求的理财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办,代理业务仅开办了代理收放财政拨款等,不能满足全面代理等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农村渠道建设仍存在盲点,调查显示,18个样本行政村中88.89%的没有ATM机。此外,农村担保、评级等中介机构的匮乏以及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真空现状,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近几年,虽然农村金融组织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惠农卡贷款、银行卡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产品,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受制配套设置、部分法律法规不能及时跟进等因素,不能依照当地农户的特色量身定做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不能全面大范围推出农房抵押、土地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等适合农村居民的“农”字系列产品,金融产品的创新仍有很大空间。
(三)农村金融信息公开在广度及深度方面都存在局限。近几年农村金融组织虽然通过金融知识宣传,在信息公开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总体上农村金融信息公开的满意度不算太高。调查显示,对农村金融信息公开满意及基本满意的占74.05%。究其原因,一是信息公开的途径较少,二是信息公开的内容还不深、不透,三是信息公开与农户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农户渴望的金融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质的变化,然而当前提供的金融信息与农户的需求还相差甚远。
(四)农村金融敞口较大,风险防控存在隐忧。调查显示,仅26.92%的样本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能保的品种较少是影响参保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开化县已开办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水稻种植保险、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林木综合保险、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但农业保险业务覆盖面不广,保险量也不大。除油菜和公益林保险实现100%承保,其他诸如水稻、生猪、商品林等承保率仅为13.08%、4.5%和 0.02%;大棚、水果、蔬菜等方面的保险办理甚少,且保费普遍较高,保险办理的效率也有待提升。此外,当前各级财政对小企业与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要求较高,范围较窄。
结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确实有利于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消费占农村居民收入越多则说明农村消费市场越活跃,越有助于农村金融发展;而农村医疗水平作为设置金融机构网点的基础条件对于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村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增加与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的增加对于金融发展具有反作用,说明政府的某些政策可能不利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指标显示第一产业在农村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越大,对于金融发展越不利。从城市金融集聚水平来看,目前我国城市金融发展对于周边农村金融发展普遍呈辐射效应,但可能因地域差异有较大偏差。因此,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应采取活跃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等相关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以衢州市开化县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