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另外,企业还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3、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的干扰和压力。
(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
外部监督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首先在监督范围上、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责。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要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特别要加快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迅速建立一支素质高、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担负起社会审计的重任。
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达到净化会计市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使之与政府、财政、银行、审计、税务、企业等经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确认,对会计的再监督,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五)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
在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同时,会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给国家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监控,切实防范会计风险,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也就成为各个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保证电算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
2、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
3、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对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以防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4、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系统使用人员高业务素质,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六)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在制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我国虚假会计信息现象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力。一方面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由于有些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界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失真会计信息的原因很复杂,有人的自利性的原因,有市场、制度缺陷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备的原因,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造就了失真会计信息的土壤。当然,这些只是失真会计信息存在的基础,真正出现有最直接的动因。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总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1999、4
2、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3、赵英林、《企业会计委派制质疑》、《山东财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4、葛志兴、《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财务与会计》、2000年4期、
5、冯淑萍、《加强会计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会计研究》、1999年第11期、
6、王开田,现代会计角色论——从企业的性质看会计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会计研究,1998
7、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1999,4
8、丁时勇、米健云,2000:“会计信息治理对策”,《中国财政信息资料》,第19期、
9、张捷,2001:“关于会计监督中国特色若干问题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第ll期。
10、伍中信,产权与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11、刘良惠,200l:“对会计委派制若干认识的思考”,《财会研究》,第11期,第48页。
12、魏哲燕,200l:“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初探”,《财会研究》,第11期,第38页。
13、刘明辉主编,200l:《会计委派制读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30、45、115页。
14、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5、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质量》,《会计研究》1999、5王德升等;
15、陈冬华《网络时代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与市场化》,《会计研究》,2000年第2期。
16、蒋尧明、王庆芳,200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需求方——投资者利益保护”,《财经问题研究》,第11期,第47页。
17、中国财政学会,2003:《会计管理新模式——会计委派制操作指南》,经济管理出版社,第90页。
18、谢德仁,200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经济研究》,第5期,第47、48页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