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增加利润,有些公司的经营者利用社会流传的“欠债是爷”的不良风气和老会计准则的规定,大量实施债务重组而增加巧取豪夺式收益来粉饰业绩。国家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修改完善出台了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增加资本公积金,而不是直接增加收益。”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公布执行后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遏制了部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的经济活动行为实现增加收益的行为,但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特别是一些面临退市的ST、PT公司换了新的手法来粉饰财务报告。具体手法是:利用新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增加资本公积金,然后再利用《公司法》第179条规定“公积金(没有明确是资本公积还是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的不确切的说法,用资本公积金弥补公司的经营亏损,最终“实现”了粉饰财务报告的结果,真可谓用心良苦。
3.利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的可伸缩性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告。
⑴定性分析:根据借款费用准则规定,企业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仅限于专门借款专门用于资本性开支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同时指出,在确定资本化借款费用金额的使用公式: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其中,在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需要确定资金支出数。资金支出数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带利息债务形式而发生的支出。上述规定从两个方面给企业多计算借款费用资产留下了空间,一是在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实务中,资金一旦投入使用就很难分清是专门借款还是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完全有可能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二是准则并未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利息债务的支出是否必须为专门借款,也没有对它们与所购建固定资产的直接相关关系作出规定,这样就使企业扩大利息资本化的范围成为可能。
⑵案例分析:某公司(注释2)2003年度实现利润2500万元,年初从建行贷专用借款1000万元,专门用于第二条生产线改造,年利率6%,年均流动资金贷款余额900万元,年均利息率5%。第二条生产线改造工程当年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工程成本1500万元。该公司将专项借款1000万元的利息60万元和流动资金借款500万元的利息25万元均计入了工程成本,即资本化了。由于专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实现的利润都没有专款专存专用,该公司就硬说工程款的资金来源就是专项贷款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所以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利息25万元也就计入了工程成本。但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查不清1500万元工程款资金来源的明晰渠道。经和该公司有关人员交流方知,如多实现20万元的利润使企业功效挂钩和年薪制的落实均上一个档次。
4.利用《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没规定价格下限的不完善性,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告。
⑴定性分析:为了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业务的会计处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作为《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批露》的补充。它主要是从价格进行限制来规范交易行为,意在减少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行为。但是《暂行规定》只对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出售商品的行为进行了规定,而忽略了反方向的交易,并且只规定了交易价格的上限,而忽略了交易价格的下限,这使该企业有可能利用关联交易来粉饰财务报告。
⑵案例分析:如某上市公司低价从其控股的非上市的母公司购进商品,再按市场价格出售给无关联方的其他第三方,上市公司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5.利用《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中正常商品销售和非正常商品销售区分的模糊性,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告。
⑴定性分析:根据《暂行规定》,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给关联方的交易,应区别正常的商品销售与非正常的商品销售及其它销售。正常商品销售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有关的商品销售或提供劳务。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它销售是指除正常商品销售以外的商品销售、转移应收债权、出售其他资产等。在会计处理上,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正常商品销售交易价格超过帐面价值的20%,以内是可以确认为收入的,而非正常商品销售情况下其交易价格超过帐面价值的部分,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两者是有区别的,所以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在帐面上的不好区分什么是正常商品销售,什么是非正常商品销售,而故意混淆二者的界限,就有了粉饰财务报告的空间。
⑵案例分析:某上市公司(注释3)生产经营数控车床,市场形势好,但生产能力有限,按2003年利润计划要求,预计当年难以完成。该公司将老型号、并提足折旧的自用数控车床10台以平均单价3万元出售。(合同规定拆、运、装由买方负责)财务部门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和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进行的会计核算,“多”实现了30万元的利润,“完成”利润计划。但以上会计核算违反《暂行规定》要求,即非正常商品销售增值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
6.利用《企业会计制度》中计提各种“准备”方法灵活的特点调节利润。
⑴定性分析: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应该计提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是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准备”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自身根据情况即确定,这就给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方法灵活性调节利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存货可变现净值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以收回金额的难以确定,也使企业计提四项资产的准备时存在一定的机动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