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众的监督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对违规、违纪问题向社会公布,再次扩大其内容、范围、载体、频次,为掀起全社会执法、守法新潮,定会起到很大的轰动效应。
6.进一步落实政务公示、公开制度,针对不同的层次和人群,采取不同的形式公布法规制度,解答执法、守法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到政府部门(特别是少数税务部门)咨询法规内容、解决疑难问题等,遇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政务公示、公开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另外政务公开、公示严防形式化,要针对不同的层次和人群采用不同的形式,即个性化服务。
7.从严执法,严加惩处。
(二)针对操纵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进行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1.用“细节决定成败”(王中求著,2004年经济日报1-5月份连载)的精神,反复学习、贯彻、讲解、示范,运用营业收入确认会计准则、存货计价准则以及相关会计制度;针对各种交易、各种案例,总结运用执行准则、监督执行准则的具体方法。
2.各监管部门加强对业务收入确认的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执行任何与此相关的监督、检查,都把它作为工作重点。
3.改进、完善监管、审计工作方法,发现甄别预警信号,及时披露。
⑴改进、完善方法:①牢记“现金为主”,鉴别单证真伪;②提防“询证陷阱”,倡导眼见为实;③关注“物流信息”,避免“重帐轻物”;④千方百计争取扩大外调查证权限;⑤维护监审工作的独立性;
⑵发现、甄别预警信号:①应收帐款的增幅大于营业收入的增幅;②计提巨额的坏帐准备;③营业收入与生产经营能力的比例失调;④与客户发生套换交易;⑤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关联户;⑥营业收入与经营性现金流量背离。
4.改革以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企业和政府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企业为例:国资委已调整完善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如基本指标:⑴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⑵任期内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以上指标确定以盈利能力和资产保值增长值为着眼点,反映企业营运能力、规模实力、发展能力、社会贡献等。另外还确定了非财务指标:专利数、储量、实物量、技术、安全等。
5.为各级政府部门创造率先垂范、守法、执法的良好环境。
6.完善、加强、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7.尽快落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三角”制约机制。
我们应当看到,财务造假并非我国会计市场上独特存在的现象,也并非不可救要,国内有,国外也有,国内在治理,国外也在治理。虽说财务造假不能永远彻底消灭,但是只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开展围剿造假大战,就能将其有效的遏制住。
引文注释:王中求著,2004年经济日报1-5月份连载
(注释1)母公司为海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有烧碱、纯碱出口权。子公司为碱业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烧碱、纯碱,计划2003年上市筹资,预审盈利水平达不到上市发行股票的要求。
(注释2)胜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隧道窑改造工程。
(注释3)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注释4)母公司为渤海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甲子公司为冶金矿山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乙子公司为皮带传输机专业生产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2、 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级会计实务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三版
4、 耿建新、宋常:《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说明:本文中多数案例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来的,情况属实,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但受约于执业规范要求和对被审单位的承诺,具体企业名称和数据在本文稿中进行重新设计,即不是原始单位和原始数据.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法及防范措施(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