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分析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具有很强的获利能力,资产报酬率极高,偿债能力很强;但美中不足的是,公司资产的周转效率偏低。尽管如此,公司仍不失为一家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绩优公司。因此,在2000年以前,银广夏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100家最具成长性公司以及2000年中国大陆100家上市企业排行榜第8名。
(二)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
现金流量分析方法的数据主要取自现金流量表,但在进行质量分析的时候则需要同时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提取一些数据。根据这一方法计算出的银广厦A(sz.000557)的各项指标如下:
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评价指标 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盈余质量评估 1、经营净现金流量/净利润 -23.30% -4.40% 29.70%
2、经营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12.30% -4.80% 27.80%
3、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19.70% -3.30% 28%
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 1、现金流量/负债总额 -2.40% -0.40% 6.90%
2、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0.715 0.935 2.79
3、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2.80% -0.70% 8.50%
现金流量运营效率 1、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3.50% -1.10% 13.70%
2、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值 1.30% -0.20% 5.25%
现金净流量构成 经营现金净流量 -20792479 -5575052 124103655.5
投资现金净流量 -123443350 -372170118 -255918352.5
筹资现金净流量 121283838 655814690 345176861.5
总现金净流量 -22951990 278069519 21336216453
各项指标的具体说明如下:
1、盈利质量评估
(1)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这两个指标用来反映净利润(或营业利润)中现金收益的比重。一般而言,该指标应该大于1,如果连续几期的经营现金流量远远小于净收益,则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并不能以现金流入作为支持。
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指标分别为-23.3%、-4.4%和29.7%。,“经营现金流量/营业利润”指标分别为-12.3%、-4.8%和27.8%,远远偏离标准值,表明公司的经营成果无法通过现金流入体现,虚增利润的可能性较大。
(2)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该指标用来衡量实际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水平的程度,标准值为1。
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该项比率分别为-19.7%、-3.3%和28%,表明现金流量偏离标准现象非常严重。根据间接法计算经营性现金流量的有关原理,1998年体现在“应收项目”上的增加高达2.04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而这一偏差继续延续到1999年,表明公司存在利用应收账款虚增销售收入的可能。
2、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总额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对负债偿还的保障能力,指标越大则偿债能力越强。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该项比率分别为-2.4% 、-0.4%和6.9%,表明该公司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无法满足偿债的需要,公司债务的偿还主要通过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进行解决。
(2)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这一指标类似于利息保障倍数,只是以税息前现金流量替代了账面利润。由于只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才可以满足利息支付的需要,因而这一指标较利息保障倍数更有合理性。
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0.715、0.935和2.79,表明公司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中对于银行借款的利息都不具备偿还能力,因此也就更不用说债务本金的偿还了。
(3)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该指标能有效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到期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若如果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能够满足支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就可以拥有较大的财务弹性,财务风险也相应减少。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该项比率分别为-2.8%、、-0.7%和8.5%。很明显,银广夏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并不能对流动负债起任何保障作用。
上述指标均表明银广厦A(sz.000557)偿债能力存在严重的问题。
3、现金流量营运效率分析
(1)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反映企业通过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该项比率分别为-3.5%、-1.1%和13.7%,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无法以现金流入作为保证,公司需要依靠筹资活动来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这种反常现象理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2)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1998年至2000年,银广厦A(sz.000557)的该项比率分别为-1.3%、-0.2%,2000 年。表明公司运用全部资产产生经营现金流量的能力非常有限。
(3)现金流量构成
通过分析企业当年度现金流量的构成,可以了解公司现金流量的真实来源,从而恰当地评价公司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例如,在1998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0792479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23443350 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 121283838元,总的现金净流量为-22951990 元。由于公司的经营活动没有创造现金流入,企业购置设备等投资活动需要的大量资金都必须通过新增筹资渠道来解决。可以看到,尽管公司想方设法筹集了3.5亿元现金(其中,发行金融债券3000万,银行借款 3.2 亿元),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现金支出的需要。
到了1999 年,公司更是变本加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575052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3721780118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655814690元,总的现金净流量为 278069519元。由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仍然不能产生现金流入,公司巨额投资所需的现金流量仍然只能够通过外部筹资解决,这也较好的解释了现金流量表上当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什么高达 6.5 亿元。
进一步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公司1999年实际融资达到了9.5 亿元,其中吸收权益性投资 3 亿元、发行债券8000万元、借款5.7亿元,而其中用于还债和支付利息的现金达到了2.9亿元。因此,从现金流量分析来看,银广夏是一家财务风险很大,盈余质量低劣,靠借款度日的公司。
(三)上述分析比较带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同样一家公司,传统财务分析方法和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得出了迥异的结论。现金流量的分析不仅揭示出银广厦A(sz.000557)资金捉襟见肘的真实财务状况,并且揭示出其该公司虚假利润产生的根源,其主要原因在于现金流量信息体现了收付实现制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滥用权责发生制和过分依赖赊账对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的操纵,从而使得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和客观。
现金流量表体现了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如下关系: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非付现收入+非付现支出–非经营性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非经营性现金流量
=净利润–非付现收入+非付现支出净利润–现金流量
=非付现收入–非付现支出。
由此可见,经营性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异集中在“非付现收入–非付现支出”上(国外学者称之为“应计利润”)。
“应计利润”( Accruals), 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流出,但按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或费用(或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部分)。应计利润根据其变现能力可分为非流动性及流动性两种,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主要包括折旧、资本性支出的摊提等,而流动性应计利润则主要有应收应付项目及存货的增加等。对非流动性应计利润来说,会计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为企业包装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拉大了经营性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缺口。
上述分析表明,现金流量的分析指标对于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财政部对于“资产减值”的引入,严格的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在充分计提应收账款、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减值等八项准备的情况下,滥用权责发生制粉饰报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其依据权责发生制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则是会计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传统财务分析方法和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方法反映了公司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唯将其结合起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的财务分析才能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200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月
2、FISCHER TAYLOR CHEN著《高级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2月
3、蒋燕辉著:《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
4、曹利、刘倩影、李若山:“给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卸装’”,《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5期
5、斯蒂芬A.罗斯著:《公司财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6、陈启清、葛敏、张素华编著:《信息披露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分析45(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