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学、勤思、好问、求实,是良好的班级学风具有的特征。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知识,勤于思考解决,不懂就问,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拥有的品质。总的来说,良好的班级学风是指班级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学习方法科学,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不良学习风气的特征表现
良好的学习风气应该提倡发扬,不良的学习风气则应摒除。通过这次调查,归纳总结出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不良学习风气,包括功利性学习动机、教条式学习方法、宗派性学习行为、消极性学习态度和被动式学习目标等。染上这些不良风气的学生,不外乎在班级中表现出不思进取、投机取巧、不端正、不踏实、不勤奋的学习态度。这些学习态度逐渐拖垮了学生的意志,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导致一个班级精神涣散,犹如一盘散沙。
二、班级学习风气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学生则通过它来获得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保证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地进行,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而要创建这样的教学气氛,学习风气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班级中通过良好学风这种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的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在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思路,不断地理清自己的思绪,重新构造自己知识结构,再积极反馈给教师。矛盾的极点就是思想的开端。教师顺应学生理解中的矛盾,不断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迸发思想的火花,获得新的知识。从教学效果来说,不仅学生习得新知识而且教师也在不断接受学生的新思维新想法;最终,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与知识将超越教学目标所要求的。
(二)不良的班级学习风气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不良的班级学风在课堂上,首先课堂纪律便无法保障,聊天、发短信、听歌、走神等现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课堂气氛冷清,只有极个别同学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也只有极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更有甚者在有些班级中视认真听讲或积极回答问题为耻,如此课堂怎么样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超越要求更是无稽之谈。
三、不良的班级学习风气形成原因分析
存在即合理。一个现象的出现必定有其出现的原因,而想要解决这种现象,势必就要“顺藤摸瓜”。也就是说,不良学习的班级学习风气的出现,一定有着它的“导火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辅助收回来的问卷,对问卷中教师提出的现象分析以及原因进行一个汇总,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学欲望不足,自学能力有限
实践证明,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如果一个学生缺乏梦想,对知识的渴望度不高,那么他就会失去追求,学习动力下降。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对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每天上学都是为了应付家长的要求,完全没有心思学习。加上自学能力有限,课后不能及时补上来,导致成绩下滑,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在课堂上放纵自己,课后散漫应对。
(二)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学校教育的目标。所以一堂课能不能顺利进行,取决于双方的配合程度。有些课程是比较枯燥,所以学生会缺乏耐心去听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局面。所以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也是导致不良学习风气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缺乏学习榜样,学习方法不科学
在一个集体中,中心人物或者小团队发挥的榜样作用是教师无法发挥的作用,他令学生产生“从众效应”进行观察和模仿学习。所以教师没有注意善于发现和引导这些中心人物,一个班级就形成不了你追我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可能会是一个平平庸庸的班集体。树立标杆作用,可以纠正这股不良的学习之风。
(四)班级凝聚力不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对这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的影响最为强烈。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风气对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上的问题:“列举班级的文化特色”,老师们所做出的回答发现,个别班级没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或者没有那么特色。因为如此,所以一个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不能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够,学生没有归属感。而这些也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的心理活动如何,而学生又不敞开心扉主动找老师交谈,师生之间就有了代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学校稳定和谐这一系列发展的基础,它是实现与教学过程的情感纽带。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隔阂,还能培养出良好的师生情感吗?一个班级的凝聚力还会很强吗?答案是不能。
四、班级学习风气的建设
班风、学风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如果歪风邪气形成了,再去消除已经在学生中形成的一些不正之风,那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要认识到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班级发展的持续性和重要性,同时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建立良好的班级学风。
(一)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帮助学生确立梦想的方向,当学生们有了梦想才会有努力奋斗的目标,才有学习的激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自学能力,要适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某些课程材料,分组讨论派代表上台进行讲授知识。教师可以在一旁做适当的纠正跟引导。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大胆发言的胆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实践发现,有趣而使人兴奋的气氛,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学习激情,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师的教学计划与目的,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典型团队做榜样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能力也会存在一定的高低。每个班级多少都会有几个能力出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典型的个体。他们会对学生的积极向上、班级的进步具有导向作用。教师要注意对班级典型个体的发掘和引导,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形象,号召学生们要向榜样看齐,让整个班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共同学习进步的氛围。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还与学习效率紧密相连,而学习效率又直接与学习方法有关。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多观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同时,要多鼓舞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增强班级凝聚力
上述提到了班级凝聚力的强弱情况对于形成班级学习风气的影响,一个凝聚力不强的班级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风气。因此,每个班级都应该增强自己的班级凝聚力,让班集体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那么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呢?可以根据班级特色,铸造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应该是师生共同认可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可以通过组织展开一场主题讨论会,让讨论的主题在学生的人生和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领导任务,对班级的思想动态走向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应该发挥班主任的领导能力与教学能力,带领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五)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培养良好师生情感的关键。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这样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更加尊重。教师还要注意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才更能理解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师生之间共同创造的,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五、总结
总之,不良的学习风气对一个班级的伤害是沉重的。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方法多样,需要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将每件事做好,那时的收获也是自然而然的,良好的风气形成了,也就成功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不能为学习营造出优良的读书学习环境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踊跃探讨科学文化知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因此,我们要努力抓好班级学习风气的建设,杜绝不良学习风气的出现,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石磊,创建教学课堂气氛 保证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丁海燕,培养良好师生情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职业,2011。
3、孙芳龄,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j].科技信息,2011。
4、蒋雁鸣,智慧引领 爱心护航——关于如何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几点体会[j].当代教育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