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品质特点 研究发现,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属于多血质(活泼型)或胆汁质(兴奋型)两种气质类型。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倾性明显,情绪的兴奋性高,有时容易激动;感情丰富,重义气;喜欢与人交往,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开朗大方,性情豪爽,乐于助人,待人坦诚;个体意识强烈,爱争强好胜,不轻易服输。这些心理特点,有利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较快地完成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转变,很快地与周围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个体意识对集体观念的形成、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进行各种竞技比赛都有积极向上的作用;不利的一面:他们的弱点也比较明显,比如懒散的生活作风,这不仅影响学习,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专业思想特点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可以概括为“不平衡”、“差距大”。所谓“不平衡”,就是指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及学习目标比较明确,能为做一名体育教师或从事体育工作而感到欣慰,因而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的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良好;但多数学生存在专业思想不明确,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积极性不高,惰性较强,对所学课程仅仅停留在如何“混”及格上,学习成绩较差。所谓“差距大”,就是指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差距太大。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四有”新人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体育教师或体育工作者。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体育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从而导致他们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大学四年中对专业学习真正有兴趣且努力学习的学生比较少。 (四)行为特点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个人行为方面表现为:遇事常表现出底气足、胆子大、不怯场;遇到坏人坏事,勇于挺身而出,敢说敢干;见到不顺眼、不合理事情时,常要理论一番;不论什么事都不愿居下风,争强好胜。他们好动、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看一看、摸一摸,但有时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差和纪律观念淡薄。在比赛中的较量,养成了他们坚定自强、不甘落后、灵活敏捷、拼搏向上的行为特征。但有时考虑问题欠深刻,一些同学易于冲动,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其情绪化行为较其他专业学生多。对人诚实耿直、热情大方、富有同情心,且好恶分明,但有时粗暴,富于首创和拼搏精神,但往往不能持久。对自己的态度较自信、自豪,但有时表现出自卑或自负。面对体力疲惫、精神紧张、伤痛困扰、酷暑严寒等困难,也使一些学生变得意志脆弱、投机取巧、懒惰马虎等。 (五)文化素质特点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谈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 下一篇: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方法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高校 体育 专业 学生 特点 分析 教育 管理模式 构建 | 2020-08-29 10:54:4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