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正确的写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眼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不在作文,表述自身情感和观点的工具也并非是作文,作文是获得语文高分的必要条件,是典故的不断堆砌,是华丽辞藻的排比性说明,是不得不完成的一门作业,是教师强制性的硬性任务。教师对作文分值的反复强调,也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反感,这也是将教学带进了“歧途”。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又怎能不与真情实感的写作拉开差距呢。
2、作文素材的缺乏
写作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抱怨没什么可写,将生活与写作割裂,过多的从作文大全中照范例、找情感。学生之于生活,总是缺乏发现的眼睛。此外,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不去主动接触外物,也懒于观察,也惰于思考,无法剖析问题的本质,看法更是肤浅,生活越来越乏味,情感也就更匮乏,写作时的真情实感更是无从说起。
二、对小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几点建议
教师和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两大主体,试从教师和学生出发,从中寻找作文缺失真情实感的方法,真正使作文成为学生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阵地。
(一)师生须重视作文之魂——真情实感
张志公曾说:“小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知识见闻、健康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排斥少数小学毕业之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可是应当注意发现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作文教学是基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其在生活、工作中如实的表达自我的感受,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张志公先生说“学作文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应试。而今作文教学却有些本末倒置,老师和学生过度的追求高分,为分数而作文,非为作文而作文。因此,对于作文,教师和学生应当明白真实情感是作文之灵魂,只有赋予其感情,才能够写出有质有量的文章。
(二)教师方面
1、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以考为本”观念影响深远,指使许多学生的作文“花拳绣腿”式样较多,思维僵化、大同小异,甚至有虚假之作。教师若想学生能够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理念,要始终坚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顺应其自身的禀赋,帮助其提升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真实的表达其情感,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转变作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无法体现写作蕴含的创造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发现,是激发学生写作乐趣的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而让学生爱上作文,能够敢于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一是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作文学习空间。教师应当对作文教学持积极的态度,并注重情感的表达,再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运用“情感施教”的方式,利用“以境生情”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情感,产生共鸣,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去积累素材,培养情感,再将此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二是要做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会拓宽视野,提升思考的深度,学会知识的贯通,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写作才会更有“神”。
(三)学生方面
1、转变作文观念
学生只是将作文看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被动式的写作,没有让作文成为其表达自身见解的工具,反而成为一种阻碍,这种写作观念,不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也不利于其个人的成长。学生应当转变旧的写作观念,让其知道写作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是为了获得创造生活的能力,这实质上是为了自己。
2、丰富写作素材
一是把心门打开,拥抱生活。学生生活除了学校和家庭,也有阳光雨露和春暖花开,美好的瞬间,并非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学生唯有将关闭许久的心门敞开,释放压抑许久的枯燥和乏味,去接触自然,去感受生活,去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生活的细流去浇灌学生贫瘠的写作园地,定能摆脱为文造情、东拼西凑的尴尬。二是感受生活,真心体验。作文的真情实感,需要学生能够深入到生活中,仔细的去观察去体验生活,用真情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事情,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背后蕴藏的含义,试着自己去解读。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世界,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感人的。写作时,不必苦苦挖掘不平凡的事情,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最能打动人心,也许是起床时妈妈的呼叫,也许是放学时爸爸的耐心等待,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真心去体验,真情实感的作文,又怎能写不出呢!
三、结束语
造成小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也有教师和学生的缘故,但是这种缺失既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也对其学会做人产生较大的障碍。笔者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出发,试着解决小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问题。虽然局限于笔者的能力和水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还需要再次加强,但是相信本文对该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只要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不缺席不缺位,善于运用“情感施教”,定能够扭转小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局面。
对小学生作文情感缺失原因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