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什么?怎样记?我认为原则上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点评。一堂课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要关注重点突破难点。张老师这节课我记下了授课时的重难点,如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我也记下各位教师的点评,有的老师说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教师简单的提问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讨论,变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主要思考:1.教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吗。2.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新课程理念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讲课教师是否在整个课堂中传授新知、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听者听后可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我该怎样上”、“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怎么办?”我深感自己在教学当中存在很多不足,在课堂教学上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该像张老师那样教学,深入学习课标,做到目标明确,扎实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书,能够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做到以人为本。今后我将以这节课为动力,积极探索教学的策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三、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发现孩子们细微的变化。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发言踊跃,一个孩子提出这样的质疑:“2、3、5的倍数有明显的特征,那其他自然数呢?比如4的倍数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见其他孩子听到这个问题后,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本子上写写算算,这个场景正让人感动。的确,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才更能反映出孩子们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学习的主人。此时老师只需要用鼓励欣赏的眼光感受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就。从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中我深深感觉到,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师生共同构建,尤其是教师要适时地实现角色的转化,努力丰富学生的课堂精神生活。
总之,听课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比如上次听了张宝鹏老师的《2,5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我有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看到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研究2的倍数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我认真地去思考。如教师叫学生发言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时,我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板时,我要以看为主、兼顾其它。学生在做2和5的倍数练习题,我就应以思考为主,看看学生能否做正确。只有这样课前做好听课准备,听课过程并将听、看、记、思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听好一节课。这样做才能促进听课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更能促进讲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当然我们听课时,不可能把以上各方面完全做到,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有侧重地听,有侧重地学。
如何听好一节课(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