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变观念,以生为主
思想决定行动,作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彻底摒弃管理者的高姿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真正地将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以平等的观念对待他们,让他们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与我有关,集思广益,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发言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学校本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以及改进等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间,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把握学生为主的前提是不脱离正确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轨道,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与道德素质为根本任务,而并非任其发展,完全忽视教育管理人员的影响.教育管理人员要发挥引导作用,当学生的言行偏离教育教学管理轨道时给予及时、正确的纠正,而不是任其发展.同时,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管理流程,善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不断充实自己,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由于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与学校、院系、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接触,在各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设置课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现了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态势,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从专业的深度和学科交叉性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设计.学生最终要步入社会,以社会来考量所学知识的优劣以及深浅.高校难以决定学生的就业,但可以通过科学实用的课程设计来扫清学生就业路上关于知识应用的障碍.
清华大学副教授叶赋桂曾说过:判断一个专业是否合适其实是很容易的,通过毕业生的就业就很能明显地看出来.但大学是一个保守的机构,不可能像商业机构那样极其灵敏地对社会变化作出反应,因此大学中专业的调整不那么容易.其实,不管高校专业调整或者课程设置,如叶教授所讲,关键和难点在于如何以市场为导向的问题.笔者以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必须实行“走出去”的策略,到就业一线亲身了解单位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最近,笔者参加了本校组织的就业需求调查,走进各大招聘会场,以第三方的身份通过调查问卷、与招聘方交流等方式切实掌握单位对人才知识技能水平、心理成熟度的需求.通过这些行动,参与调查人员受益匪浅,既走出校园切身了解了单位的需求,又认识到日常教学中实践不足、理论有余的问题,相信未来本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
另外,要加强学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转变过去一味追求专业和学生数量、规模的方式,重视质量而非数量.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 体素质,德者,才之帅也,不能忽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塑造多层次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搭建和谐平等的网络平台
对于网络上充斥的不良有害信息,教育管理人员不能逃避、置之不理,运用技术手段强行禁止学生浏览也不甚妥当,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搭建和谐平等网络平台,给师生更多的交流机会,发现并纠正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有害动向,及时疏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
心理健康关乎人的精神状态,作为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大学阶段,或存在诸多不适应.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借助于网络适时搭建网络平台,针对不同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建立不同的心理健康模块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式.由高年级的学生以亲身经历来为新生答疑解惑,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会顺畅,而且网络交流的方式为咨询者避免了尴尬的面谈,私密性更强,咨询者能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对于有害网络信息的入侵,教育管理人员要着重从思想教育入手,切忌不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应及时告知学生有害信息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辨别丑恶的能力,自觉抵制低俗、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信息以及传播.教育管理人员还可以与院校技术部门合作,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筛选,保护校园网络环境的纯净.
4.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作用
高校社团是学生自愿并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的学生团体,融兴趣与学术知识于一体,辐射面广,对于推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组织凝聚力和集体主义荣辱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扩大了教育管理的广度.近年来,我国高校社团发展迅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鉴于此,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深入了解大学生社团,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社团朝着健康向上的放下发展,同时又不失灵活地以多种方式加以引导,使社团成员认识到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消除不正确的思想意识,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真正得到提高.
教育管理人员要协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团管理制度,加大社团的品质建设以及发挥在教育管理中的功能,创设正确的价值取向环境,以社团中成员的相互影响实现教育管理的目标任务.并注意收集学生对学校、院系有关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意见,做好桥梁沟通工作.另外,通过社团极强的影响力及时传达学校的各项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关乎学生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长期工程,对学生学习、做人和前途有着莫大的影响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人员即三者的沟通纽带,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做到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
关于教育的心得(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