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个性化评价,利用电子档案袋或博客指导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包括每学期每节课的学习效果评定;学期综合素质评定、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其次,评价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建议学校统筹计划,设立制度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校内各层面活动和比赛,关注孩子社会实践活动表现,采用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实际操作、文档撰写等灵活多样的、开放动态的测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方面依据。
最后,评价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准备性评价设计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点,立体化、全面地认识自己,明确目标超越自己,不断感受成长的过程,感悟成长的快乐。教师把过程性评价活动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结合,不断“给优秀的学生以感动,给顽皮的学生以感悟,给自卑的学生以自信,给暂时落后的学生以自强”。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学生阳光般的展示、独自网上操作与材料积累等过程,突出了过程性评价,引导并激励学生注重变化与发展,改进与提高。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与不断改革中的中高考制度紧密接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们也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加紧推行“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引导,多元评价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的手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人有才智的思想,而且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心胸开阔、豁达自信的一代新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钟柏昌,2003.02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董玉琦、解月光,2004.0
[3] 陈志国,王芳,刘敏. 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
[4]《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31日第6版
[5] 中国教师行动网http://www.eact.com.cn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评价准则的变革(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