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学生资源,焕发课堂活力(三)
2、捕捉课堂即时资源,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想和教学内容不断碰撞,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地会在碰撞中产生。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即时呈现的课堂资源,巧妙地转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⑴利用学生错误,动态生成
我们常常习惯把学生的成功经验和经历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一旦学生在课堂提问或练习中出了差错,老师可能会在简单的否定后“绕道而走”,甚至批评学生,其实有时学生所犯的错误比经验更有价值,因为“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中学生澄清了是非,增强了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抓住契机,变不利为有利,使“错误”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既可利用学生因不理解新知所犯的错误,也可利用学生因不巩固旧知所犯的错误,及时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①利用学生因不理解新知所犯的错误,动态生成
案例4:到底是谁主宰了谁
在学习“人体的呼吸”时,在讲解呼吸机理前,我先请学生和我一起将手掌摊开平放在胸口,通过吸气和呼气来感受呼吸过程中胸廓的变化,然后我请学生回答感受情况。学生的答案几乎都是:吸气时胸廓增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这时我立即抛出这样一问:“是吸气和呼气造成了胸廓的变化呢,还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吸气和呼气?”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吸气和呼气造成了胸廓的变化。”(回答错误,但我不急于纠错)“下面老师结合动画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看看大家的结论对不对。”学生脸上一片茫然,这还会有错?!我结合动画先讲解了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由此引起的肋骨和膈的运动,从而导致的胸廓的变化,胸腔内气压的变化,最终导致的吸气和呼气情况。学生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吸气和呼气。”
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很多,有时为了教学需要,教师甚至可以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犯错,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以铁生锈为例先诱导学生犯错(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再请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验证,让学生在探究求证中自己发现错误,并查找出错原因。
②利用学生因不巩固旧知所犯的错误,动态生成
案例5:一则“反射”的练习
下列生物活动属于反射的是( )
A、用木棒轻触含羞草叶片,叶片合拢
B、显微镜下用头发丝碰触草履虫,草履虫逃走了
C、人体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
D、小红听到伤心的故事掉眼泪
解析:由于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反射的概念,碰到此题一下就懵了,感觉每个答案好象都是对的,有的会错选A或B,他们认为木棒和头发丝是刺激,叶片合拢、逃走就是对刺激的反应,那就是反射了;也有的会选C,恰恰是D答案很少有人选。其实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的反应。因为含羞草是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具备神经系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自主调节,所以A、B、C都不对,正确答案是D,伤心的故事是刺激(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最终作出反应(掉眼泪),是一种条件反射,是反射的一种。
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美丽。教师应该及时“抓彩”,随机应变,努力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上出“意外”,上出“精彩”,从而有效地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⑵利用学生辩论,动态生成
珍惜学生资源,焕发课堂活力(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