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学生资源,焕发课堂活力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应树立“学生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资源,巧妙而适时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建立起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从“通过有效预设,促进生成”和“捕捉课堂即时资源,动态生成”两方面来探讨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科学课堂 学生资源 有效预设 动态生成
一、背景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的资源观已从原有的教材、教参、教具、教辅资料、实验仪器等传统教学资源中扩展开来, 课堂上一切能够利用的实物、现场发生的事件、人类思维的表象等都能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最容易被老师捕捉的就是学生资源。如何巧妙而适时地利用这些学生资源,建立起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如何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学生资源?也是当前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
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教参、实验仪器和教辅材料,更重要的是面对着活生生的学生。初中生头脑中不是一张白纸,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资源;初中生好动、好奇,有一定的表达和实验能力资源;初中生也很幼稚、天真,对事物的理解会产生偏差甚至犯错误;……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难得的“学生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引导和利用,同样能焕发课堂活力。
这几年,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资源有效生成的途径
1、通过有效预设,促进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没有预设的教学,课堂将会杂乱无章。教师在课前充分估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合理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
⑴利用学生现有经验,促进生成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和把握学生可能已经掌握的与新知识有关的一些信息, 让新的信息、观点与概念与这些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预设,随时地用于课堂,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案例1:发芽秘籍
有一次,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上“种子萌发的条件”,这样引入新课:
我: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家长们到秧田里去播种以前,都会事先在家里让谷种发芽,谁能说说家长是怎么做的。
(因为学生都看到家长做过,举手踊跃)。
生:将稻谷装在箩筐里后再浸到池塘里,把浮在水面上的瘪谷扔掉,拿回家后将湿种子堆在墙角并用稻草盖好,隔几小时用手翻动种子并淋以温水,几天后种子便发芽了。
我:谁来说说蕴涵在这里的科学道理?
生1:浸水是为了选饱满的种子。
生2:浸水、浇水是为了让种子吸水,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吧。
珍惜学生资源,焕发课堂活力(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