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学生解题心理路径,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三)
从例2、例3两题可以看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虽然得到了正确答案,但在解析原因中还是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因此,我们科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解题中不能从表面现象判断学生是否有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应该深入了解学生解题的一般心理路径,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的运用及策略指导
(一)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在实际中的运用
接本文例1,无论小球在水中处于何种状态,在解题时,只要针对不同的状态选择相应的解题心理即可。在题中,若ρ球>ρ水(或ρ球=ρ水),则小球在水中下沉(或悬浮),可利用V酒精=V物=V排水,再根据m排=ρ液﹒V排可知m排水>m排酒;若ρ球﹤ρ水(或ρ球=ρ水),则小球在水中漂浮(或悬浮),可根据漂浮(或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G物=F浮酒=G排酒,比较两式可得G排水>G排酒,即m排水>m 排酒。通过所述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可解出正确答案为C。
又例学生实验中的电路故障判断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和灯L2都不亮,用电压表逐段查找电路故障,测得UAB=UAC=UAD=6V,UBG=UBF=UBE=6V,这些现象说明了( )
A、电灯L1的灯丝断了
B、开关的触片与接线柱接触不良
C、导线ED断路
D、电灯L2短路
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首先读题意“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L1和L2均不亮,”判断为电路出现断路故障。则短路是不可能的,选项D可以直接排除;再从题目的其他信息“电源电压为6V”,并用电压表逐段测量,根据“UAB=UAC=UAD=6V,”说明D点→灯L2→C点→B点→电源正极是相通的,根据“UBG=UBF=UBE=6V”,说明E点→灯L1→F点→G点→开关S→A点→电源负极是相通的,所以只有导线ED断路,即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是C。
再接本文例2、例3,它们的科学解题心理路径:
例2中,S未闭合前,灯L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S闭合后,灯L1与灯L2并联,这时C、D间的总电阻减小,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分在C、D间的电压就变小,灯L1电阻没有变化,通过它的电流也就变小,灯L1消耗的电功率就减小了,所以灯L1变暗;再看一下干路中的电流,因电路中总电阻减小,所以干路中电流是增大的,在此不能确定并入L2分流后,L1的电流的大小了;要使灯L1再正常发光,必须使C、D间的电压增大,那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B端滑动。
在例3中,R1与R0并联后与R2串联,电压表V测AP两端电压,电流表A2测通过R0的电流,A1测干路中电流;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R0与R1并联总电阻增大,它们两端的电压也就增大,所以电压表V示数变大;这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增大,所以干路中的电流表A1示数变小,因为R1两端的电压变大,通过它的电流也就变大了,那么通过滑动变阻器R0的电流就自然变小了,所以A2的示数变小。
(二)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的策略指导
我认为运用科学的解题心理路径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从学生规范解题过程和思维过程入手,要通过规范训练,分析题意,解答习题,反思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通过解读题目信息,培养审题能力
科学题解读信息获取以理解为最终落脚点,指导学生读题,要求细读,读懂,精读,读清四层次,并可画画点点、划划圈圈,以呈现清晰的、全面的信息。
2、通过明确问题指向,培养思维能力
不仅要了解题目信息,还要关注题目问题,明确设问形式和考查方向,从而调整思绪,有目的地进行规范解答。解读信息以完成题目为最终目的,研究问题指向,会使答题方向更明了、清晰,在理解题意基础上整理信息,搭建问题与信息的联系,研究设问方式及内容,洞悉考查意图,选择正确的心理路径,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科学、规范表述。
解析学生解题心理路径,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