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巴塞尔协议对成本、收益的监管更加严格,从监管层监督、资本市场制约、内部治理、银行业自律四个角度展开360%的监督管理,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尽快加强监管手段的建设。当前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主要有《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法》,但在实际监督管理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函待解决。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逐渐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我国银行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制建设,并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模式,应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
银行业监管层应尽快开展对商业银行新标准实施进度的监督检查,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对执行不力的金融机构进行批评教育,深入研究新标准对商业银行体系中各监测指标的影响及变动趋势,仔细评估信贷规模、货币供给以及实施新准则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也应将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新准则所产生的效果及时反溃给各级银行监管部门,充分合作,以做好新准则的实施和完善工作。
四、结束语
金融危机是金融监管制度演进的根本动力之一,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为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重要契机,巴塞尔协议III某种程度上是各国监管当局为达成共识不得不做出妥善的结果,“短板原理”发挥了很大作用,某种程度上未达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对改革的期望,但与现行监管规则相比仍有实质性进步,将对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持久的正面影响。BASELII只是维护银行体系稳定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无需对其求全责备,也不应寄于过高的期望,其有效实施也不可能防止危机的重视。目前我们只能谨慎乐观,稳健的监管制度只是有可能降低危机的破坏程度,从而增进社会福利,有效的金融监管的只是起点,而不是重点,在坚实的必要条件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内银行业应未雨绸缪,适应不断强化的监管制度环境,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为目的推进业务创新,同时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在完善约束机制基础上实现稳健发展,确保中国银行业长治久安,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信贷支持。
只有在了解和熟悉巴塞尔III分析和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各种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才能通过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资本与风险管理水平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国际进程,大力巩固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国平.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及监管套利—妥协与对抗中演进的巴塞尔协议[J].经济学(季刊),2014,13(03):863-886.
[2]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课题组,张守川,章彰,徐振东.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Ⅲ高级法的模型风险及其管理[J].金融监管研究,2014(12):24-36.
[3]贾飙,王博,文艺.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5(02):136-150.
[4]冯乾,侯合心.资本监管改革与资本充足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上市银行分析[J].财经科学,2012(02):11-19.
[5]李楠,汪翀.关于巴塞尔协议规避银行系统危机的有效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01):54-62.
[6]卢智明.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影响及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1):77-78+110.
[7]阳东辉.论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评巴塞尔协议Ⅲ之不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5(01):55-62.
[8]胡德宝,王晓彦.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机理、影响与国际经验[J].南方金融,2016(02):53-59.
[9]李明辉,刘莉亚,黄叶苨.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融资比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6(03):51-62.
[10]陈兵.巴塞尔协议Ⅲ: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01):16-22.
[11]巴曙松.从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进展看全球金融监管的挑战[J].理论学刊,2013(08):39-42+128.
[12]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06):87-91.
浅谈《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