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率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经营成本,改变不同市场的收益率,调整市场预期三种方式实现对股票市场的调控。但实践中,我国利率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微弱且不稳定。归其原因,从利率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利率对企业经营成本和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较小,且在我国股票市场投机风气较重的现实条件下,股价的定价逻辑与利率对股价的调整逻辑相背离。从利率本身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无法反应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为了实现利率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调控,本文从引导股票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和深化利率市场化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利率对股票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利率市场化;利率政策
【正文】
利率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率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其调控效果能否形成可预期的结果,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股票市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市场,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股票市场市场会陷入不正常过度的繁荣和萧条中,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稳定股市,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不至于引发大的金融危机。利率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原本应在对股市的调控中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其效果却令人失望。利率为何无法发挥对股市的有效调控,其原因何在,其出路何在,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利率调整能促进股票市场稳定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所受到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也就是说,利率水平的高低和调整,最终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这几年国银行利率调整步伐十分频繁,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其实是有依据的,那就是利率调整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并不是谁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就能推出这种政策来的。调节社会资金总供求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高银行利率有助于吸引闲散资金存入银行,从而推迟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的实现,减少社会总需求。与此同时,银行利率的提高也会增加企业贷款成本,抑制商品销售,减少企业盈利。所以,当出现社会资金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时,银行会采取提高利率来进行干预。调低银行利率的作用恰恰相反。
1.股票市场存在不稳定性
股票市场在现代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融资作用,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股票市场的稳健发展是我国企业获得有效资金供给的重要保障。另外股票市场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向现代企业转变,同时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让最具潜力的公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社会投资者也可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红利,并有效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创新提供安全的环境。虽然股票市场存在着一系列的好处,但股票市场的高流动性,也带来一定的风险。我国股票市场已经有超过一亿的投资者,投资者持有公司股权,有权利知晓公司的经营信息,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经营规划,经营风险等。而广大的投资者遍及全球,无法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足够的了解,这就要求股票市场是一个信息透明的市场,让投资者能够及时掌握到市场信息,并作出投资的调整。信息的透明不只是公司个体经营信息的透明,也包括国家政策,利率,税费等一系列将造成股价影响的信息透明。信息透明导致大家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时间和理解上表现为相对的一致,因此当有明显的利空或者利多消息出现时,市场资金都会争取在第一时间撤退或者进入,导致市场的反应多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