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跨国公司的发展
1996年,全世界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共有4.4万家,其境外分支机构已发展到28万家。全球排名前1000家的大银行几乎垄断了商业性金融服务。在跨国公司内部,经济资源的配置直接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同时,通过它们与各国民族企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联系,跨国公司不仅加深了全球经济在国家层次的依赖,而且开发了各国经济在产业、企业、产品、工艺层次的全面联系。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产品商标上的国家含义日益淡化,并日益突出了其"国际产品"的品牌性质。
4、金融技术创新
在日益不确定的世界中防范风险,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原有金融产品的多方面特性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规避既有的管制法规,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人统计,60年代以来,作为大类的金融新品种约有200余种,其亚类则难以计数。这些产品还在不断地排列组合,几乎每天都在创造新的金融品种。金融创新并不是一个发生在遥远的发达国家中的事情。现在我们熟悉的全球金融市场中交易的主要产品。从欧洲美元、全球债券和国际股票,到各种货币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和股票衍生品,无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5、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金融自由化运动,从制度上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形成,。这种金融自由化,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金融管制的不断放松,在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金融深化的努力。金融自由化,使得利率能更为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金融机构能够更为自由地从事各种金融活动、跨越国界进行金融交易。对于金融全球化来说,各国金融自由化的意义极为重大。因为它将各个民族国家的国内金融活动卷入了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之中,从而为当今金融全球化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总之,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及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变动,金融市场内在需求及利率变动、资本帐户管理政策,国际货币体系等都不断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
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客观要求;对世界经济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破坏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一)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 在国外为发达国家的相对过剩资本寻求有利可图的项目和出路;
2、 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提高了跨国公司产品竞争力。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在海外急剧扩张,充分利用外国低价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就近生产,就近供应,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3、 提供更多的逐利机会。在各国证券市场非同步化变化,利率、汇率频繁变动时,为国际短期资本提供了大量的证券投资、套汇、套利机会。但也诱发国际短期资本大量、频繁地在各国之间移动,增加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4、 为投资、贸易提供了更多的保值机会和工具,降低了金融风险。
5、 为发达国家之间提供了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
6、 金融风险增强,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巨大影响,对发达国家同样如此。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有利影响:
1、 加速资本形成的规模和速度,克服国内资本的瓶颈约束,促进经济发展。双缺口理论认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双缺口,即储蓄缺口:投资的有限增长;贸易缺口:贸易的有限增长。它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要素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遏制了经济发展。金融全球化为我们在缺口之外开拓财源,有效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