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在选择跨国经营模式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跨国经营的渐进性。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母国为基地,逐步走向世界,最终发展成跨国企业的。即跨国公司(主要是工业公司)的发展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然飞跃。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某些行业和某些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的跨越性。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的一些行业和企业可以不完全按照国际化的几个阶段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而是依据自身条件的许可,直接进入企业国际化的最高阶段——对外直接战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
4、不能僵化跨国经营模式
对于不能僵化模式的理解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发达国家以及后发展型国家的跨国公司的成功跨国经营模式的学习借鉴不能僵化,即直接拿来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对接;二是对于国内市场上已经成型的跨国经营先行者们的模式而言,一方面先行者们不要沉迷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被模式束缚,另一方面,后来者应依据今天的国情,对现有模式批判地接受。我们既要学习跨国公司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的状况选择其合理的经营模式。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行业选择
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依靠其垄断优势或相对竞争优势,那么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制造业,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制造业为主。目前中国制造业虽未拥有绝对的垄断优势,但相对竞争优势显在。在传统制造业中,中国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已经在世界制造业竞争中显露优势(尤其是中国的家电、一般机械、纺织、服装、仪器仪表等行业)。中国经济结构齐全、经济部门庞大,形成了适应不同投资需求的能力,既可以对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又可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小规模投资。
从国际竞争形势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将其竞争优势定位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研发、营销等环节,将生产制造环节从其价值链中剥离出来,采用外包方式进行全球营销整合。中国企业目前尚无绝对竞争优势,利用国际产业调整机会,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回避与大型跨国公司的正面竞争,另一方面又可以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入跨国公司价值链环节,参与国际竞争。
在发展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要向高技术产业、流通、金融、通讯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未来的竞争是高技术竞争,谁失去了技术优势,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下风,高技术竞争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目前的高技术领域虽不具有垄断优势,但在某些行业已显露出相对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要在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积累并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资源开发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另一重要领域,由于资源所属的地域特性,跨国公司为获得资源必须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目前能源、木材、矿产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企业必须参与国际资源的竞争才能获得未来企业发展的资源。目前中国企业在资源开发对外直接投资上形成了较好的势头,广泛在非洲、拉美等地区进行资源开发投资,我们相信资源开发将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又一重要领域。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可以定位于以制造业为主,不断向高技术、服务业拓展,兼顾资源开发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格局。
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区位选择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由东道国区位优势、国际竞争激烈程度以及地区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一般来讲东道国区位优势由资源、市场规模、非经济风险、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等因素决定,跨国公司选择合适的投资地区是其投资成功的重要条件。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样也影响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比如发达国家市场是一个市场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市场,但也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如果企业竞争力相对低下,就难以在该市场立足;当然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强,在该市场进行竞争就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地区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态,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三大区域经济体,各经济体为强化本区域的竞争力,都实行区域内合作区域外对抗的竞争格局。某一国家必须立足于某一区域,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然后再向其他区域拓展。
中国属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已奠定了中国在亚太地区重要大国的地位,尤其是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地位。东亚地区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亚太地区仍是世界经济最具活跃的地区之一。2002年倡议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迅速,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的良好政治、经济关系使中国成为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成员,中国在东盟诸国的直接投资将会强化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甚至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目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对象主要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港澳地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韩国等。所以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合作传统,强化对东亚的直接投资对于巩固中国在东亚地区大国地位具有战略性意义。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攻坚项目。发达国家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及稳定发达的区域一体化,非经营性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向。中国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短期内还不能对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密集型投资。但中国的一些优秀企业已开始了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尝试,如海尔集团、TCL等企业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投资。在发达国家投资不仅可以开拓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得重要的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可以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若想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开展正面竞争,就必须首先积累自己的竞争实力。
适度开拓拉美和非洲等新兴的投资市场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又一重点。拉美、非洲等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较为优秀的地区,被称为新兴市场。这里资源丰富,市场较为活跃,国际竞争相对缓和,适合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初期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中国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实践也证实了中国企业投资的正确性,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区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