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监管是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特色之一。从国际视野看,混业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应对WTO挑战必须解决的问题。加入WTO,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三架马车”体制虽然短期内无法改变,但在监管领域加强互相合作已是共识,建立各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信息沟通和定期磋商制度是必然要求。不仅如此,随着WTO我国对银行业开放的承诺时间表,很快外资银行将大量涌入,而且我国银行业走出国门也是必然趋势,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以共同防范与打击银行犯罪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监管当局应从依法监管出发,积极推动现行监管法规清理工作,完善监管法规层次结构,加快空白领域重要法规的立法步伐,强化银行监管的执法监督,为依法监管提供法律指针。
2.市场约束的作用
金融监管系统无法替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治理,更不能替代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市场约束是指市场参与者(主要指存款人和债权人)通过对银行资产安全性的评价和具体行动来影响银行存款的市场份额和筹资成本,从而约束银行的行为。强调市场约束在银行监管中的重要作用的理由之一是市场约束与政府监管的互补性。市场和政府有不同的信息渠道,不同的监督方式,两者的结合可以改善银行监督的质量。特别是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自我责任的增加,银行道德风险行为的活动空间增加,通过市场约束银行经营、投资行为就显得更为重要。理由之二是银行监管当局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对问题银行的处理采取拖延政策。越是处于破产边缘的银行就越想通过赌一把起死回生,而这种冒险又往往以失败告终,其结果是造成存款人和投资者更大的损失。而且随着金融工具、金融技术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银行监管当局有效监管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除了加强银行监督的效率之外,还需要市场约束对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督和对银行道德风险的约束。
银行机构通过向市场公开披露其资本金和风险相关信息,使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和风险管理行为在投资者公众的视野中得到约束。大的债权人掌握大量的信息以及发达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但小额存款人虽然不能在市场约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如此,他们也可以通过存款转移在市场约束中发挥作用。如果存款人和债权人能够将稳健的银行和不稳健的银行区分开来,风险高的银行在市场上筹资时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利息,筹资成本就更高。存款人和债权人会将存款从高风险银行转移到低风险的银行,从而使高风险的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一旦银行的经营状况恶化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流动性恶化到一定的程度,该银行就会逐渐甚至迅速失去其市场份额,顾客就会纷纷离它而去。结果不言而喻,当然是银行的倒闭或清盘。即使是敢于冒风险的银行经营者,其主观上也并不愿意失去其市场份额或被逐出市场,因此,实际上每一个银行经营者都受到市场纪律的约束。当市场约束同样有效地约束银行的行为时,银行就会产生控制资产组合风险和强化内部管理的压力,技术处置银行风险和不良资产。在这方面,阿根廷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阿根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以强化市场约束对银行行为的约束为中心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除了加强自有资本比率和流动性比率的监管外,还是建立了BASIC系统,通过包括债券(Bond)、审计(Quditing)、监督(Supervision)、信息(Information)和信用评级(Creditrating)这5个方面的内容强化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使阿根廷的银行业在随后的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在世界银行(WORLD BAND.98)对发展中金融监管制度的排名中,阿根廷与香港并列为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通过信息披露来约束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功能体现,我国应该注重培育市场的这一重要功能。而这一功能的培育是以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前提的,尤其是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例如美国为保护中小投资者而设立的集体诉讼制度,只有在投资者能够依法有效起诉,金融机构违反风险信息披露法规的行为时,通过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才具有真正的约束力,因而我国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大量的工作。
引文注释:
(注1) 何畅:《现行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金融与保险》,2004. 2,第109页。
(注3) 邓聿文:《金融企业破产事不宜迟》,上海证券报,2004.10.13
(注4) 周小川:“经济学50人论坛”上的讲话,2004.12. 2
(注5) 胡杨邦,刘耀民:《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第130页。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比较》(上、下),南方金融,2000.1,2000,2
2.何畅:《现行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金融与保险》2004.2
3.康书生:《银行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
4.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03
5.胡怀邦,刘耀民:《国有金融机构发展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03
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商业银行破产及相关法律制度(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