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经济特征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剖析不良贷款的成因,从而更好地寻找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增量的良策。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结构分析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改革,国有、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中所形成的企业产权归属、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经营意识、银企资金运用等存在问题的暴露
(二)金融体制不健全,信贷资金投放过于集中于单一所有制形式,信贷资金结构在经济宏观形势变化时未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三)银行经营理念上过分强调规模、计划经营以及银行的人情贷款和违规经营
(四)社会信用状况欠佳,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银行债务
(五)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而作出的行为选择
1、借款人以获得和使用贷款为目的
2、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以最低的成本争取最大限度的贷款资源
3、贷款银行交易行为的利益驱使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
(一) 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存量
1、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分类清收,专职处置,单独考核”的办法
2、实行“锁定基数,制定目标,一户一策,协调关系,落实责任”的办法
3、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和转化
4、通过资本市场处置
(二)按现有贷款和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将贷款划分为非周转性贷款和周转性贷款两类,明确界定贷款责任
(三)强化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防止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
1、转变观念,突出资金安全在信贷工作中的重要性
2、结构调整,开创多元化的信贷格局体系
3、强化管理,严格实行贷款审议与决策分离制度
4、拓展精品,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四)加强信用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五)强化银监会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果
【摘要】: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经济特征,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结构分析,指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信用状况和贷款行为的关联者基于利益与成本的比较而作出的行为选择是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累积和前清后积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和防范不良贷款存量和增量的对策措施,即采取多项措施处置和化解不良贷款存量;按贷款的周转性特点分为两类贷款,明确界定贷款责任;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防止和化解新增不良贷款;加强信用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强化银监会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果。
【关键词】:
不良贷款存量增量逃废债监管
【正文】: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21(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