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亚洲各国已普遍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重新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轨道。亚洲地区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中日之间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从长远发展考虑,中国加入WTO后,按照多边贸易规则,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将会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将逐步取消,因此,日本进口中国商品的成本将相应降低。仅仅由于关税减让一项因素的影响,中国对日出口年增长速度将提高1.82个百分点。由于迄今为止日本对中国没有采取直接的进口配额限制,中国已经从对日贸易中得到了日本按照多边规则进行的关税减让待遇。因此,以上预测结果实际上是在假定贸易自由化得到推进、日本的关税进一步降低的条件下中国对日出口的增长估计。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日本国内收入增长对中国商品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价格因素。
就日本对华出口来说,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市场开放方面的直接表现就是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仅仅由于中国关税减让的原因,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将年均增长0.3%左右。
近年来,中日两国政府都对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予以积极的支持。友好与合作依然是双边关系的主流。当前,双方民间企业对较强合作的热情也很高。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似应遵循以下轨道来进行。
首先,双方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两国首脑确定的合作重点和方向,将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相结合,在友好合作的大框架下,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解决双边贸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其次,要结合中国加入WTO、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拓宽双边合作的领域,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合作的质量。今后中国将有更多的生产企业、民营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加入对外经济交往,贸易领域也将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扩展,地域也将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深入。目前,日本大企业对华投资的战略重点呈现出由加工返销型向内销型、由扩大投资数量向重视企业经营质量、由拓展新项目投资向已有企业综合运营转变的趋势。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中日经贸关系应尽快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新格局。
另外,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紧密的背景下,加强多边渠道的交流也将是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国际多边组织中,两国大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尤其近年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中日韩”经济部长会议(“10+3”会议)、亚欧首脑及经济部长会议(ASEM)等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的地区经济合作中,两国之间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国内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等设想。加强已有合作形式、研究和探讨新的合作可能性,都将成为工作和相互合作的重点。
在发展工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是自然的,从以往基础、当前形势以及双方长期的一致利益和需求来看,应该说中日贸易关系还有着很大的发展余地。中国加入WTO之后,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也为其他国家参与对华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这无疑对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390—395页
2.胡涵钧:《WTO与中国的对外贸易》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248—252页
3.杨贵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86—93页
4.李左东:《中国对外贸易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20—423页
5.李先维:《国际贸易地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113—114页
中日经贸关系(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