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前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课文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二年级的老师讲授新课《我是什么》,这是一篇科普性的课文,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物态变化这个概念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授课老师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她选择的谜语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会发现谜底都是与“水”有关的,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理解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变成云、雨、冰雹、雪”这个知识点。老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跟水有关?而‘我’到底是什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带着以上问题进入阅读,自然十分投入。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指导学生阅读,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在必要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关键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感受到获得知识的艰难与喜悦。例如《中彩那天》的阅读教学课就是围绕“中彩那天,我们家发生的事”而展开的,老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或阅读任务):1、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多读几遍;2、找:找出中彩的时候,父亲和我表情变化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3、说:跟小组内同学讨论,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课文中说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道德难题?父亲最终打电话把车还给库伯,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然后同学们自由举手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弄清楚课文的重难点。学生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自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建议(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之已见 | 下一篇:多媒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语文 阅读 教学 兴趣 培养 建议 | 2020-09-04 11:42: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