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即使在同样学习成绩的孩子中,仍然有各种不同,每个孩子自身的个体差异表现千差万别,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采取统一的固定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教材、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考核标准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确定,这也就严重约束了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素质发展。时代在变化,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实施,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使不同的学生能满足不同阅读需要的学习。这就需要对学生间表现的不同进行认真分析并且要充分尊重这些不同。老师必须对症下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正确的教法,要合理对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争取是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个别辅导,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整体水平。
四、重视家长交流,以优带差
每个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使每个父母都能得偿所愿。学生的一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父母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兴趣是做一件事情的基础,这就要求家长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应注重加强,通过家长之间的心得交流来探索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方法。在交流中家长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某个时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排名前后。除此之外,学生在家里和学习的行为差别、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与同学的相处模式、品德的养成等都应该列入交流的范围。学生和大人是一样的,在描述某件事情的对错时,他们总会着重描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而对于自己不利的方面他们总是支支吾吾描述不清。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家长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对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每个班级召开家长会,让每位家长都进行发言,让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家长讲一下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把好的培养方法推荐给每位家长,通过就留提高家长对阅读能力的认识,引起家长的重视,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
五、精心安排课堂活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进行课堂活动之前教师要先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利用课堂设置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都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最后确定活动设计的期间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根据实际发展特点来确定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鼓励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去积极帮助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老师要不时的对接受能力低下的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课堂活动和课余时间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进而来激发那些能力低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那些害怕提问,害怕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主动去询问,鼓励他们,通过进行差异性辅导,能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增强阅读的主动性。
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问题的看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