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心得体会
本课程从小学数学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概论,教学过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概念的教学,计算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概率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定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等十四个章节进行讲授。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我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一是拟定合适的学习计划,一方面我要面临的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面对家庭生活,一方面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决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家人的休息时间进行学习,一方面不耽误工作,另一方面也不耽误学习,两全其美,何乐不为。二是认真地观看视频讲座,老师们精彩的讲解,更容易使我有感有悟。三是认真地做好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四是积极思考努力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学习中对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深有感触,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问题,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1、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援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没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任意写分数,进行笔算得出分数值,并记录下计算的结果。上课时,师生配合打擂台,学生报分数,教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迅速准确的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钻进了我为他们预设好的“圈套”,个个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2、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人们总是对自已熟悉的人和事物感兴趣,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后事物中发现数学问题,让他何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尝试,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利息计算"时,让学生分组到离学校不远的信用社存100元或200元,体验一下存钱的过程,了解本金指什么,利息又是怎样计算。由于与学生自身联系,又亲自调查实践,学生更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实践了解,认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逐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