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轮新课程改革早已经开始,但每个学校的实行程度、校长的认可度又是多少?教师再实际实施到教育教学中又变成了什么样?初任教师又是如何内化的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由于初任教师缺乏教育经验和课堂管控技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拿捏好“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的概念。在这样的一个现状下,教育部门或学校应组织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对新课改进行深度解读,在新课改的带领下,帮助初任教师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且能够把这些理念贯穿于实际的课堂中去。
五、优化工作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是教师成长过程中汲取“营养”的地方,教师的进步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应该尽可能的给予他们所需的各种资源等等。学校不能以升学率要求教师、以受教育者的成绩定性教师、以职称划分教师,学校应该优化环境,让教师乐在其中,不断取得成就。那么学校可以给初任老师提供那些有力的措施呢?
六、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含有学生自己、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家长是否配合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行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一名名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在家里尊敬长辈、彬彬有礼,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然而如何实现?家校合作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学生如果只是成绩好而品行不端,可以说教育实际是失败的,探其原因,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而且肯定有一方面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出入或者没有统一造成的。当然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综上,在所有的群体中,教师群体是最为特殊的。我们每个人都从学校走向社会,对教师这一形象是再熟悉不过了。几乎所有的社会人,面对教育问题已不是一无所知的。相反,他们会对教育教学活动都有自己的认知。每个人持也有自己的观点,人们或是对初任教师抱有更大的希望,认为他们有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培养的学生也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或是直接不信任初任教师,认为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只会“误人子弟”,这些极端的观点无形之中对初任教师的要求变得苛刻起来,这既是初任教师的动力,也是他们的压力,如何将压力转换成动力?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初任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可是他们在情感上是充足的,也饱含着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腔热情。在我们的社会群体中尤其是学校和家长朋友应该多给初任教师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肯定。那么,初任教师在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会走的更加顺畅,更有信心。
七、总结
当我们的初任教师在面临这些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每一个称职的教师,都会努力去克服,他们当中不乏拥有崇高职业精神者。但一切不仅仅需要教师去维护和贯彻。也需要教师身后的家庭、学校的支持。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理解,初任教师的成长之路才会充满爱和温暖。初任教师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最新的教育理念、充满活力的热情、对职业生涯憧憬无限,入职期是他们从学生到合格教师成长最快的阶段,他们是当代社会教育前沿的主力军,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总是稳步上升,初任教师在压力之下必定会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所以初任教师的成长之路不仅仅是自己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及学校都需要适当的伸出援助之手,使初任教师尽可能快的缩短与合格甚至是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同时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不用传统的教学法约束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提供更多展示他们的平台,初任教师树立自信之后,自然而然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后,成就感会鼓励他们在自我创新的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于初任小学教师问题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