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观念淡薄、卫生意识较差,对子女卫生方面的指导极为欠缺。有的家长对孩子更是娇生惯养,出现问题也不及时纠正。而且大部分父母工作繁重,无暇照顾、教育孩子,要么撒手不管,任随子女干什么,也不去引导,当然也无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和指导,使得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更加孤立而艰难。
2、学校环境卫生差
学校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差,房屋和道路设施拥挤。甚至还存在大量的木房、简易搭建房等,更是光线阴暗、环境潮湿,拥挤不堪。村里缺乏公共厕所、垃圾箱(桶)、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厂等。卫生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处理倒入河、田里。场镇街道管理也不够规范,流动摊贩多。很多学生从小玩耍、学习的环境便不是干净和整齐的。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1、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由此可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直接效仿对象的家长、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以身作则、起好示范带头的作用。做到言传身教,用细节教育孩子;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孩子。特别是学校家长要改变读书是孩子唯一出路这一观点,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中人们经常习惯根据一个小孩子的穿着来判断其家长是否讲卫生,其实人们就是受了“娘勤看儿衣”这句话的影响,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除此之外,老师的为人师表也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所以我们平时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点我就有很深的体会。还记得我班学生刚进入一年级的那段时间,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还很差,他们根本就不会扫地,所以每天早上我总是早早的来到教室打扫卫生,开始同学们还不以为然,这样我扫了几天后,渐渐的我发现有同学主动把凳子拿到桌子上了,还有同学也拿着把扫帚学着我的样子帮我扫。一个月之后,同学们基本上都学会了扫地。看到这样,我就完全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打扫教室了,没想到他们居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想这应该就是做好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吧。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
“意识指导行动”,我认为学校学生不讲卫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卫生意识,要想学生真正做到爱卫生、讲卫生,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通过平时的尝试,我觉得培养学生卫生意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示范法、竞争评比法等。作为一名学校小学班主任,我也常常利用早读课、课间、午休时间,针对学生不讲卫生情况及时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并通过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及时表扬卫生习惯好的学生,通过树立良好典型的方式来带动全体学生。为此,我还收集各种各样由于不讲卫生而引起疾病的图片不定时的给学生看,讲一些有关卫生方面的故事给他们听,还通过让学生写有关保护环境的标语、举办爱卫生、讲卫生的书画展等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渐渐的发现同学们已经能举动把自己桌子底下的垃圾捡起来了,而且部分学生还准备了一个垃圾袋用来装自己的垃圾,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在以往的基础上的确有了很大提高。
3、各个方面的结合,培养英才。
培养孩子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我认为家庭、社会也应积极配合。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培育英才的效果。平时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方式多和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会上的一些关于卫生环保方面的标语、工人求职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我经常把社会上一些由于不讲卫生而被罚款、撤职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尤其是把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讲给他们听,这样对学生还是其一定作用的。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来培养学生们的卫生习惯,我觉得效果很好。
总之,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虽然学校小学生的卫生习惯仍然很差,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主导作用,配合家庭、社会教育等实践活动,我相信学校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会形成。
关于学习学校小学生卫生习惯的现状调查和改进建议的体会(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