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往往不是一句话就能讲得清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予以表扬,以调动他的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问题不正确的学生,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想法找到他们回答问题的好的方面进行表扬,不能简单地否定,让他觉得不好意思。
3.师生互换角色。如有的章节布置学生阅读,然后让他们自告奋勇上讲台,人人争当小先生,说出本节内容处理的构思,在课堂上板书知识结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也可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就疑难问题自由提问。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够澄清错误认识,突破重、难点。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创新
1、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素质
人类的一切科学成就、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发明创造,都与质疑密切相关。牛顿没有对苹果落地的质疑,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瓦特没有对蒸汽的质疑,就不会有蒸汽机及后来的火车。要创新,就要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质疑素质,他们就不会迷信权威、书本和教师的绝对正确性,就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思考、想象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走上社会后,他才能不墨守成规,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书呆子。这就要引导他们克服思维的惰性,让他们摆脱对教师、教材和书本的过分依赖,改变安于现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发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提高创造力奠定基础,为此,我注意做到:
(1)把工作交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切记不能一切包办代替,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信学生,可让学生讨论、争论。如在讲授《蛇与庄稼》一课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划分复杂联系和简单联系?如何研究复杂联系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争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疑问。
(2)适时点拨。
教师不急于说出答案,在学生口菲菲、心愤愤时,适时点拨,以达到最佳效果。如我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学生对清政府为什么如此的无能不理。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有些学生惯于定势思维,一个问题苦苦思索很长时间得不到答案,而不会换个角度思考。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他们把一个问题反过来的角度思考。这样,往往会使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也启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2、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资源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我并没有把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先阅读,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说明理由。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得到了锻炼,自读自悟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胜于教师硬性灌输。
(1)通过合作教学的形式
将合作教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通过教师的赞扬和鼓励,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集思广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课本内容活起来。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课文,如身临其镜,引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媒体,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学术界对一些问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将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比让学生死读书本、闭门造车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超越课堂,超越自我,还可触类旁通,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探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