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者看课本,不讲小话,不做小动作,善动脑筋,积极思考,适当记笔记是对小学生听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条件。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心。
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在小学生中,做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的情况大有人在。有些学生平时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不到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消化理解。有部分学生作业只要完成,不求质量,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做到及时订正,甚至有些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有少部分学生不管不问,轻易放过。
(二)小学生在学习计划上缺乏持久性、自觉性和目的性
学习计划是学习者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对一定时期内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技术进行科学的合理安排。小学生处于童年时期,他们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学习中发挥能动作用。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觉性、自制力和学习动力的有限再加上外界环境(比如说网络游戏、同伴关系等)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开学初都能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但经常按照学习计划来学习的学生并不多,仅占不到四分之一。
小学生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有限,还没把学习区分出来作为一个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看待。而小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动机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二年小学生还没显露出学习动机,在三年级中,由此动机的仅占15%,在四年级里占31%,五年级里占48%~5%。小学1~5年级学生学习冬季发展的共同趋势是由近景性动机向远景性动机过度,其中近景性的低水平动机占主导地位[4]。
(三)学习态度导致学习习惯呈多样化,学习兴趣使学习习惯呈两极化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学习习惯的形成。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具有丰富情感色彩,情感倾向会通过态度反映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比如说:某学生受数学老师的喜欢,很自然的对数学产生兴趣,会有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完成作业,思想活跃,易于掌握和理解新的知识等等表现,并且能够自觉的养成学数学的必要的严谨、爱思考和细致等学习习惯。若小学生未能够端正学习态度,那么可能会形成:
不能按照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功课。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可能看到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而走神,比如说作业未完成,在看动画片。不能随时会终止别的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完成功课。没有计划性,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系统没有结构性,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和清晰地脉络。
不能按照老师的指示集中精力来完成作业。心理实验告诉我们:7~10岁小学生可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小学生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所以小学生可能是一面做作业一面想别的有趣的是事情,或粗心大意,潦草行事的学习习惯[4]。
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是感兴趣的,只有少数学生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要好,说明学习兴趣对学习习惯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学习兴趣能够鼓励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巨大的作用。比如说:小明喜欢画画,那如果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其中,好的学习习惯是符合科学高效的行为模式特点的,因而,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我们的认知操作更符合学习规律,能够有效地减少我们学习中的错误、偏差和浪费,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从而产生更高的学习效能。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塑造,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能,对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及其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培养良性习惯,还是纠正恶性习惯,在小学阶段都要比成年后来得容易。为了促使学习能够高效而稳定地进行,在小学阶段就要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地把一些合乎规律的良性行为培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以使我们的学习能够经常稳定地保持高效能的学习状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个性发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任务。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面的培养,经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到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为此, 建议家长、 学校老师应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科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