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人生中接触的第二位老师,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这种教育甚至能够持续影响到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目前,我国幼儿园-小学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低下,以南京银龙鑫幼儿园的数据为例,发现幼小老师互相了解占比仅有21%(见图2-2)。作为幼儿老师,其与幼儿朝夕相处三年,很清楚每一个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本质特性,有助于小学老师获取一定的信息,初步了解其在教学阶段是更应该关注的学生;语文老师作为国语老师,其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基本高于其他老师,语文老师积极与学生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尽可能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同时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图2-2幼教-小学教师相互了解程度
三、关注“幼小衔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建议
1.关注幼小衔接差异,进行教学整改。
小学与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小学是学生真正步入学习阶段的时期,而幼儿园教学只是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水平进行纠正,这两个过程之间缺乏知识储备这一环节,导致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中无法快速地适应。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以及规范课堂要求。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起着领导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指导,语文老师可根据观察班上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状况制订教学目标,对于一些平时跟不上的学生进行适当地补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不仅仅限制于黑板板书,电子设备的使用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逐渐普及,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设备创新教学方式,吸引雪上上课时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适应语文学习;当然,好的学习不仅仅依靠这些,更重要的是课堂纪律,语文课通常比英语、数学等其他科目轻松一些,幼儿容易在上课期间走神,老师应当对此进行规范、监督。
2.关注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原则。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关注自身对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的认知,明确小学语文幼小衔接的原则。小学语文幼小衔接的前提是以尊重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考虑孩子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出发,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正确树立学习语文的观念,疏导其对学习的害怕、焦虑等不安心理,了解其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尽可能为儿童营造一个舒适、合适的学习环境。小学语文幼小衔接的原则包括双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渐进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动幼小衔接的双向性工作,即既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推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国语文化的教学,尽量在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同时开发其智力与能力;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幼小衔接工作中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广泛性,要涵盖知识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学习适应等;渐进性原则值得是幼小衔接的持续性作用,幼小衔接不仅仅能够加强学生在小学语文中的学习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幼小衔接始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物质基础与精神需要。
3.关注教学评价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中,语文老师应当倡导采取鼓励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每个学生,不能因自身的主观原因对某个或某些学生产生偏见。尊重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是幼小衔接教学评价的关键,小学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相同的评价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当中有足够的信心。
四、小结
由于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身心仍在发育,不同的幼儿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如何根据孩子的表现来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幼儿是新生的花朵,是未来国之栋梁,更是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对幼小衔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进行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导致儿童心理问题频发、家校配合度低下导致儿童对学习环境不适应以及幼小老师相互不了解导致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开展,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关注幼小衔接差异、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学评价,以期综合、全面、循序渐进地深化幼小衔接的改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