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学水平发展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是主要得益于课外进行阅读”。因此,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课程设计标准》中对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进行课外学习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能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能把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别人;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的习惯,阅读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0分钟,阅读总量已经达到10万字左右。”
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能力仍然很缺乏,所以阅读兴趣不高,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外,他们很少主动阅读其他文章,阅读范围极为狭窄。即使有学生进行阅读,他们自己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蜻蜓点水”三五下就翻完一本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到扩展阅读的内容时,他们一无所知,更加困惑,对汉语和扩展阅读的兴趣甚至更低,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知道儿童进行早期阅读如果发展不充分,后天就难以弥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另外,让他们喜欢课后阅读也不是一个短期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前提下教一些阅读方法,提一些基本要求,乐于他们接受,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拓展自己阅读书籍缺乏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积极主动、积极地参与。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通过结合研究教材,推荐课外书籍给学生进行阅读。
1、 努力创设读书氛围。
想要一个孩子爱阅读,就要让孩子在阅读之前先喜欢上阅读的愉快气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到校图书馆看书,班里图书角也要充分利用发展起来。所有学生捐赠给班级的书籍将被放入自制的书卡中,每个学生将为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书卡。再由两个学生负责整理和借书。一批图书看完了,再换一批新书。有效地提高利用这些学生自己家里的藏书资源,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图书角流动发展起来。学生课后有时间读书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培养班级整体阅读氛围。图书角可以让孩子参与设计布置,放置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自由取阅,各班级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营造出了一个自由、有趣且具有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
2. 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一节口语进行交际活动课上,可以请学生把自己对于喜欢的一个中国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比方说可以用声音和情感讲述了一个“皇帝的新衣”故事,故事讲完后,学生们忍不住鼓掌。这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可以进行及时表扬,并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了一个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课外书,从中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我趁机引导学生们回家多读一些故事书和童话故事。利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可以使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