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小学生课外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地发展,阅读好的课外书可以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看电视,不关心世事的孩其个性比较忧郁孤僻。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很明确,新课标把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紧结合起来,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方向。课外阅读那么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培养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重点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开始都不喜欢阅读,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看书,开始可以讲一些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各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的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的声情并茂,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有趣的故事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老师嘎然收声,预知后事,请自读全文。孩子们肯定会有很高的兴趣参与阅读,这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二.打造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启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条件,我们学校里有一节课是专门课外阅读,同学们一块阅读觉得很有动力,阅读完了可以互相交流。班主任还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个书架,发动学生把读完的书捐献出来,放在教室里其他同学也能读读,这样既让每个学生能读到好书,也节省了家长买书的钱,其实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如果家长在玩手机,让孩子在那里读书,孩子心理肯定也是不平衡的亲子共读,保持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从儿童出生起,就陪同他多阅读,可以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讲述,让枯燥的文字丰富活泼起来。也许你觉得孩子半岁大根本不懂何为阅读,你在一边读,他在那里可能就啃书吃手把书乱扯一通,但这并没有关系,只要你做到你在读就好,你读了就是给他做表率,而且也给了他语言环境和阅读的氛围。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所以每天能抽出时间放下手机去陪孩子来一个美妙的亲自阅读时光并坚持下来,回报给你的也将会是孩子对读书的兴趣的持续。
三.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谈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