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加上老师的监督父母的督促,小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一旦没有了外在力量的干预,拉住孩子的那根“弦”松了劲,小学生就特别容易放。远离了老师的监管,往往很多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就容易放松自我,造成学习成绩严重下降。而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强调的就是小学生本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小学生自主能力的高低与其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
老师是教学的研究者,是课堂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深厚。我国现如今的教育仍对分数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仍抱着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在上课时往往采用原始单一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的灌输知识来应付考试,只是机械的满足学习的需要,这样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生要增强自律能力,发挥自身能动性
自律就是指遵守一定的规矩进行自我的管理约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能从思想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在行动上管理住自己。我们知道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自身的认知和天性,都是比较贪玩的,很多事情都是家长老师督促,一旦离开了他们生活就会散漫。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散漫的环境中,不断的放纵自己,今日事推明日,明日事以后再说,长此以往我们是很难进步的。
小学生应该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都要学会自我约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拿着笔和小本本进行记录,不要过后再问老师作业是什么;今日事今日毕,拒绝拖延。比如今天的作业及时完成,不要到快交了的时候再挑灯夜战;在思想上坚定自己的信念,拒绝诱惑,相信自己。当学习和外界诱惑相对时,可以在心里默念,我可以做到,我要学习,我要先学完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教育方式
1.了解小学生生长规律特点,因材施教
处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比较低并且活泼爱动。他们的年龄和生理特性决定了他们的耐性持久力不会太不稳定长久,特别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太简单的话就会觉得没有意思,遇到了困难时心理承受力又比较差,往往学不久就容易放弃。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计划。
2.发扬民主平等,构建自主学习氛围
学习的氛围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品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快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努力构建师生平等的对话。
3.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会放手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未来充满着好奇,拥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也充满着无穷的潜力和可能。老师应该把“自主”这把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老师应该按照学生素质的发展要求,立足于学生、教材、课标,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让孩子去发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例如,在学习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节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先说一说,举例身边哪些物体是学过的图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孩子动手去做一做,利用已有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一下身边或者自己喜爱的物品,然后可以让小组比拼投票选出最喜爱的作品。这样既让孩子学会了各种图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