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任务不仅是在于教学,而更应是在于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我国的教育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小学生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无限的知识更需要小学生学会去自主的学习。因而,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仅注重知识文化课的学习,更要注重小学生自主的学习、学会学习。而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授-受,老师一味的教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渐渐的让小学生形成更加依赖老师的习惯,造成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减弱。因此,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影响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规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引领下能够自己制定计划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控制自己学习的进度,根据自己的特点高效的学习。不同的学者对“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第一点是指小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小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人认为让孩子切实的加入到教学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特征。使孩子切实的加入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指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强调自主学习的基础是能动性。小学生在学习中担任这不可推脱的主体责任,自主学习让小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散漫到系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人的督促管理到自我的管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责任感。
第二点是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学习的核心和实质是独立学习,表现为学生能够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与师生之间知识的授-受,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孩子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既消磨了老师教学的激情,又削减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尤其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第三点是自主学习具有差异性。小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学生在实际的自主学习和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应该细心的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所长。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和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便是学会学习。我国的课程改革也一直在提倡新学习方式:主动的参与、积极的合作探究,即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
小学生随着生长发育以及知识的累积,他们的思维方式、品格个性等都在快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好奇心等。学生存在着无穷的潜力,像是一座宝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引领。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学科建立的深厚情感以及未来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实行,但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在现如今的教学中还一直影响着现在的教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贫穷的山区村庄等地区。老师、父母不能真正的撒手,而学生也不能自主的学习。那么影响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浅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