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应当积极帮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一个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成绩。如果盲目的追求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习惯的养成,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反而还可能起反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发展特点 学习习惯 培养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每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运用等等,都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支配。习惯养成后,对待相似的情境,都会通过同一种解决方式去解决。因为小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非常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会体现在听、说、读、写、算、思维、操作等各个环节,象条件反射一样,在实践中会明显的体现出来。
(三)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会随着其身心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高年级儿童自制力有了显著提升,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习惯会更好。
(四)小学生模仿性强,学习习惯也受老师、同学、家长的影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
(五)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容易后天强化训练形成,成为其思维、记忆、注意、观察的心理品质的一部分。
(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稳定性比较差,一段时间表现好,一段时间又缺乏毅力坚持,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巩固。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从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四)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