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领域,对家长的教育同样必不可少,将家长也纳入教育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小学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如果只想单独依靠学校,对于一人管理多人的教师来说任务非常艰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的质量也会随着人数的增多而大打折扣,只靠教师不可能完美完成这一任务,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和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所学校,笔者建议家长需要做以下工作:第一,家长需要清楚定位自己,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一个好家长的形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主管理能力。 第二,除了关心孩子经济上的问题和学业上的成就外,还要培养其能够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应多了解学校活动,保持与子女的校长及教师的沟通,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并积极配合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第三,经常与孩子沟通,采取合理、科学的养育方式,建立和谐、民主、自由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功和成就给予其应有的奖励,对于孩子的错误和事物时进行合理的惩罚,充分尊重孩子的愿望,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能够无形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在家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预习,学习和复习是遇到的各种科目的作业问题时, 进行适当的辅导,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思考的机会,学会帮助家长做家务或购买家用物品。第四,提高家长自身的自主管理意识,从而间接影响到孩子,培养其的自我管理能力。许多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对于管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重要性的认知,或是消极怠工对于孩子不闻不问。 作为家长没有尽到家长应该尽到的职责。家长应该联合教师,通过各种沟通方式与学校合作,完善独立管理的制度,使学生形成自学、自我管理和独立独立的习惯,既让学生在学校,在社会和家庭三足鼎立的机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主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加以促进自身自我管理水平的发展呢?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产生自主管理学习的意识,才能自觉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要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大目标和小目标系统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例如: 如果学生想在学期末提高学业成绩,那么,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导下,他们应该不断地设定一些小目标,在上课前为不同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设定相宜的学习目标。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专注于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课后,回顾课堂上的知识点,仔细复习等等。小学生通过不断完成这些小目标、短期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大目标、长远目标。
学生不仅要掌握老师教的学习方法,还要向其他学生学习优秀的学习方法。例如:预习法、聆听法、复习法、检查法、内省法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断改进学习中,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后,学生应有意识地运用学习方法,巩固和加强学习方法。
五、结语
只有当学生能真正理解自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其行为负责,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取得最大的成功。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不断地反思、对照,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主管理,不仅可以达到自主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努力学习的理想状态,还能减轻教师和家长的负担,达成学校和家庭的双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参考。
关于小学生自主管理问题的几点意见(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