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定计划的习惯。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是我们长时间按照学习计划做事,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会有规律可循。一般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注意这几点:一是要切合实际;二是要学习与生活要统筹兼顾;三是要在计划中突出重点;四是要注意灵活性。五是要把握科学性。小学生学习时要注意休息,还要学会交替学科。
(四)预习的习惯。预习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预习可以让学习变得主动,主动进攻就容易取得胜利。预习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前消灭学习中的疑难障碍,使学习新内容时可以突出重点,提高小学生听课的效果。预习还可以大大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小学生在预习时,要注意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结构体系,找出疑难问题。在预习时若是遇到遗忘的知识点还可以温习旧知。预习时还要注意做好预习笔记,记下新旧概念和新旧知识,写下疑难问题以及自己的读后感悟。这样预习可以为下次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阅读习惯。小学生要广泛阅读,阅读可以使孩子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父母要让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就应该做好榜样作用。孩子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孩子的判断力毕竟比较弱,父母还要学会给孩子选择好书。
(六)做作业的习惯。读书必然伴随着作业。做作业不仅可以提高能力,巩固记忆,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但是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小学生在开始做作业时就匆忙下手,一边翻书一边做。二是小学生往往在作业批改完后不看错题,只看成绩。首先要消除小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孩子要先复习,再做题。做作业是有一定步骤的,要先审题,做到仔细,全面,准确。其次做题时要知道构思,不能做到哪就算到哪。再者就是要知道检查自己正确率。做题一定要争取一次性作对,有速度,不能太磨叽。
(七)及时复习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回忆,看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来复习。复习时要先把知识在自己脑子里过一遍,看教材时要边看边思考,掌握重点难点疑点。复习时要学会整理笔记,归类知识,还要做相应的练习。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复习时要有思路。在碰到问题时要先动脑筋,再查阅资料。做题要适量,题海战术不是长久之计。
(八)补习的习惯。小学生要学会随时检测自己。小学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问互答和默写自测,设问自测来检验自己。大人要教孩子重视作业错误的纠正,小学生应该准备一本错题集,专门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错题。把错题记下来,反复看,知道弄懂为止,就可以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的盲点。
学习习惯不仅影响成绩,而且它也引导着整个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的改变。好习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伴随我们学习的一生,因此,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所以,家长、老师、学生都应该让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给予孩子高雅的学习气质,带领孩子们在学习中渐入佳境,可以为提高成绩,走向成功奠定基石,给孩子架起通向知识宝库的阶梯。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