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都开始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下面我就为什么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什么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自己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然而,调皮,不够自觉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意义?家长,老师应该做哪些努力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小学生应该形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不需要去临摹,去模仿,不需要靠别人的提醒,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反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学习规律。人在长时间内形成的有规律的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更改。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生活的人,可以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再潜意识里促进学习。潜意识是人的一种潜在意识。它可以在情感和行为上影响人的行为。大多数学生自己会暗自下决心不再开小差。可是上课时又神游天外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是学生们在潜意识了还是疲惫听课,不想听课的。一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会很习惯的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当做是他生活的乐趣。而不是觉得,学习很枯燥乏味难懂,学习,他就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其次,所谓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应该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它是与天性交融的。洛克觉得,虽然人原本缺乏自然规律性,但是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对人的规定性加以人为的塑造。一旦秉性得以形成,同样能够达到自然而然的境地,这正是“习惯成自然”所具有的一层含义。[1]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它也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就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很严谨,做作业很认真,那么他必定在生活中是一个认真不马虎的孩子,不会太马虎,也不会太糊涂。所以习惯成自然。
再者习惯是与意志毅力和实践相关的。若是一个学生能够有毅力去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必定不会太差。若是学生有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今后在生活中,也一定会努力拼搏,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因此习惯将会跟随我们的一生。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学习上的困扰和阻力,使孩子受益无穷,为孩子的成功奠定成功的基石。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内容:
(一)独立习惯。独立,即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学生在做作业或者平时生活中遇上难题时,家长不要及时给予帮助,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可以通过查资料,翻阅有关书籍,上网等途径来解决问题。这不仅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笔者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取放养式教学,少采用喂养式教学。喂养式教学,主要是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喂养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讨论,记得住规律和经验,来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知识自然容易被掌握。
(二)制定目标的习惯。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目标不能过低或过高。比如,一个孩子,他的成绩在班里是四十名,父母要求他若是下次考试考到班级第十名就奖励他最想要的电脑。结果考试结束成绩出来后,孩子依旧原地踏步。这是为什么?其实,父母对孩子制定的目标太高了,孩子在一个月内根本就达不到,就算父母给再多的奖励都没有用。但如果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是前进十名,并且有相应的物质奖励,这个目标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