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虽然弟弟没能考上高中,但是选择了一个比较有发展为前景的专业,城市轻轨专业。另外,这个专业以后还可以继续升学到大专,也可以在学历方面有所提升。但是这个专业对身高有严格要求,要求身高达到168㎜以上,以目前身高来看,弟弟身高还是没达标的。所以,我让他在在学校每天跑步半小时,希望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也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监督他,我让他每天把运动轨迹发给我看。但是,有几次我发现他发给我的图片上的时间,与当天的时间是不符的,他只是用以前的截图来妄图蒙骗我。这让我很愤怒,也很伤心。
四、感悟体会
相信现实中也会有很多家长会有跟我一样的经历和心情,我们往往对孩子怀揣着无限的期望与美好的向往,但是我们越是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旗帜,孩子越是不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越是漠视我们的教育与关心。开始我也很想不通,但是慢慢我开始释怀!
首先,我们这一代人,求学、就业、结婚、生子,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没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管分配,等我们毕业了,大学生还没就业就下岗;我们小的时候,国家是分房制,等我们要成家了,房子成了商品,需要扛着贷款供楼。没有人可以依靠,也没有财产可以继承,我们这一代人,一切都得靠自己。”对于生活中的欺负与磨砺,我们经历着、承受着,我们具备抗压性。
然而当我们这一代人成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心态却难以保持平和。也正是因为我们苦过,经历过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所以才希望从小给孩子打下受益一生的基础,愿他们日后更成功。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承受所谓的“败绩”。
孩子的心灵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我们不该让它蒙上阴影和浮尘。但如果永远生长在父母可以营造的蜜罐和欢乐城堡中,他们长大以后真的能经风沐雨、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吗?
所以说,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是极为必要的,对家长也如此。我们过度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总是精心规划原本属于孩子未来,看似是为他趋利避害,实际是在害他。很多时候,孩子承受不了挫折的原因,是来自于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导向。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十年前或者更早以前,我们很少听到有学生离家出走的事情发生。然而现在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学校里的一场考试、老师的一句批评、同学间的一点小矛盾就可能导致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甚至犯罪、自杀。现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纵观我对弟弟的教育,虽然在理论上说的过去,但是我并没有让弟弟在学习中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艾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强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是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他,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病区像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让每一个孩子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迎接未来挑战的原动力。同样,当孩子对于某种事物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心里或者逆反心理时,疏导的过程远比初始化教授要困难多了。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早起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慎之又慎。
在弟弟的培训过程中,我很累,同样的,他也会产生倦怠心理,那么学习的兴趣逐渐消减,即使我讲解的再清楚,他还是很难学好,反而产生了恐惧心理或者逆反心理。现实中很多家长也一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你们有没有问过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如何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想通了这些,我开始更尊重弟弟的意愿,坚持在他取得进步时鼓励与赞赏他,在他犯错误时鞭策他!现在,我已经不用时刻跟在他身后唠叨,但是他依然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劳动的积极性,人也更加开朗了,姐弟间的关系,也从紧张逐渐缓和!现在我下班后,回到家就能吃到弟弟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吃饱饭后,他会主动进房间看书学习!我想父母在天有灵,也会很欣慰吧!今年弟弟准备升学考试了,相信这样自信的、全新的他,会给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生的路很长,会有美丽的风景,也会有艰难险阻,但是无论如何,都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尽管我在教育弟弟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产生诸多矛盾,但是,在这过程中,我和弟弟一同成长了许多,懂得了更多人生的道理,也锻炼了顽强拼搏的意志,感受到了人间至暖是亲情。牵着蜗牛去散步,同时,我也欣赏到了人间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