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与通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方便,人与人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近,然而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导致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由此引发了与孤独感有关的情绪,比如:抑郁、焦虑紧张、孤立无助、自卑等负面消极情绪与精神空落感。
孤独感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1][ [1] Weiss.《孤独,一种情绪及社会性孤立体验》[M].1973.]。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心理学者开始关注孤独感的范畴,尤其是大学生的领域。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常有孤独感的大学生约占28.6%,少有孤独感的约占31.7%,从未感到孤独感的学生几乎没有。[2][ [2]马蔚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为研究“大学生孤独感”该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继续教育学院进行横断研究的问卷设计(即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者进行的比较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使用随机抽取了8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者,其中,男生41人,女生45人;大一年级22人,大二年级23人,大三年级26人,大四年级15人,经过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0份,无效问卷6份,问卷回收率为93.02%。
本次问卷调查表明: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大学生中,感到孤独感有43人,占有效问卷80份的53.75%
(一)在年级与孤独感中分析
年级\是否感到孤独 是 否 合计(共80)
大一 14(63.64%) 8(36.36%) 22
大二 12(54.55%) 10(45.45%) 22
大三 9(42.85%) 12(57.14%) 21
大四 6(40%) 9(60%) 15
得出结论:四个年级之间,尤其是新生与旧生的孤独感体验都存在较大差异;大一年级感到孤独的比率最大,而随着年龄和学年的逐步增长,他们逐步适应了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感到孤独感的大学生的比重在逐渐下降。
(二)性别与孤独感
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报告(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